第五十二章 驅逐鱷魚
海興自徐清去過之後,燕苦便按照徐清的安排,大力發展海鹽業。海邊的製鹽作坊是開了又開,擴了又擴,這幾次擴張之下,惹到了寄居海邊的鹹水鱷,好幾家海鹽作坊的人被鱷魚咬了。
海邊之人,對這種龐然惡獸,敬若神明,以為是製作海鹽激怒了他。這種謠言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大家就全都相信了。鹽也不做了,人心惶惶,還把制好的鹽倒回海里,以此希望平息鱷魚的怒火。
於此同時,又有幾個普通民眾在海邊被鱷魚吃了,跑過來報案。其實,鱷魚之害,早就有了,只不過海邊人少,沒幾個人注意罷了。
最近鱷魚襲人的事件頻發,又有謠言亂竄,似乎百姓有些躁動不安起來。可海興縣令燕苦也對鱷魚束手無策,可他手下有個小吏,急中生智,提議道:“百姓說鱷魚是神明,可我們滄州刺史也是神明嗎?若是惹毛了海里那位,不如請岸上那位去說說情,他們都是神仙,該有一份情誼啊……”
百姓們聽了,皆言此法不錯,燕苦左右沒有更好的主意,也就來請徐清這位“陸地神仙”了。
請神還得去廟裡。
燕苦帶著百姓去徐刺史廟祭拜一番,以此安撫人心,暗中卻派人和徐清道明瞭情況。
徐清知道後,好是一陣無語,搖搖頭,封建迷信可害人不淺啊……
鱷魚傷人,多半也是因為人類進犯了它們的領地,影響了它們的生存。真要論起道理來說,這個惡人,只能算人類。可海興要發展啊,百姓要致富啊,就只能暫時犧牲一下大自然了,反正唐朝的時候不存在物種危機。
鱷魚不除,百姓對海洋的恐懼便加深一層。越是對海洋充滿恐懼,那就越發現不了海洋的財富。徐清決定要下大力氣,除掉這一威脅。
想當初辜鴻銘不剪辮子,常被人笑話,他卻解釋說:“你們頭頂上的辮子除掉了,可你們心裡的辮子卻還留著,我正好相反。”
徐清既要除掉海邊的鱷魚,也要除掉百姓心中的鱷魚。既然如此,徐清倒想好好利用一番這封建迷信的作用了。
百姓們認為到徐刺史廟祭拜,是有很大作用的。因為第二天,刺史府就下發了文書,要在海邊開壇作法,驅祭鱷魚。
要知道,普通百姓一般連縣太爺都見不著面,別說比縣太爺高那麼多級的刺史了。除了上次徐清主動開堂審案,基本上徐大刺史如閨中女子一般,沒人見過。
徐刺史廟真靈!
從今往後三個月,徐刺史廟香火鼎盛,遠超滄州境內其他廟宇,自不用提絮。
選個良辰吉日,帶了八百標兵,擺個土墩祭壇,布著三牲,點上香燭。徐清面前擺了一卷娟布,上面寫得是驅逐鱷魚的檄文。
八百標兵,各個著盛裝,綁紅帶,持弓箭。海邊往後二三里,站著一干虔誠的百姓,觀看徐清起壇施法。
徐清左手捏蓮花指,右手便結不動明王印,一身青色寬道袍,裝模作樣,在祭壇上面端坐。當然,這些裝B的動作,只不過是忽悠廣大的普通百姓罷了。
忽的,徐清站起來了,拿起祭壇上的那一卷檄文,先是念到:
“惡溪!惡溪!徐某到這裡來做刺史,為的是保土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姑念你們無知,不加懲處,只限你們在三天之內,帶同族類出海,遠走島國,去吃島國的人吧,聽說那裡的人常在松下嘿咻的。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嚴處!”
惡溪是普通百姓對鱷魚的稱謂,徐清這段話也是說給普通百姓說的。徐清每說一句,他身後的八百標兵便重複一句,這一下,更在身後的一干百姓就聽得清楚了。徐清說完,他們也齊呼道:
“惡溪快走,惡溪快走!”
在場觀看的還有不少書生,於是徐清又向天禱告了一會兒,這才展開手中的那一卷檄文,唸到:
“昔先王既有天下,烈山澤,罔繩扌蜀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滄州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 今天子嗣唐位,神聖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皆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