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初入草原——到幽州
幽州的經濟文化中心在薊縣,按照《禹貢》上面的記載: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春秋元命包》也說:“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北方太陰,故以幽冥為號。
具體來講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便是幽州,這麼一個交通南北又出於民族交界的中心,軍事地位十分突出,東邊是高麗、渤海,北方是突厥、羯人。煬帝在涿郡築臨朔宮,大業七年三徵高麗,都以涿郡也就是幽州為基地,集結兵馬、軍器、糧儲。
幽州還是河北平原北端陸路交通的樞紐。大業四年,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通黃河修成運河,繁忙的時候,有“舳艫相次千餘里”的景象,後世南水北調工程都得益於此。
幽州,不僅地理位置十分扼要,地區經濟地位也十分突出,據房山雲居寺石經記載,安史之亂之前,幽州城內有白米行、屠行、油行、五熟行、果子行、生鐵行、磨行、絲帛行等,五花八門,可以說,當時東北亞地區經濟的大梁,幽州要扛去一般。宋代一直幹不過北方少數民族,其一大症結,就是因為幽雲十六州被人出賣了。
有了徐清的鎮路,一行人沒收到半點阻撓和剝削,不僅如此,別的地方官吏,關隘守將還要主動出錢送禮給徐清,望他“提攜”。
遠處的黝黑的土地果露著,秸稈堆一個兩個,路邊一顆顆老樹散落,有小孩和花狗一起追逐,徐清的車隊在這條官道上走過,發出吱呀吱呀的車輪聲。
“詩梅,瞧,那裡就是幽州!”徐清站在小山坡上,馬鞭一指,豪氣沖天。
“才十一天就到了呢,真快啊……”黃詩梅穿了一身女鎧,也是英姿颯爽。
“快?還要一天才到蘄縣。”徐清微笑道,享受過一小時幾百公里的他,不知道該怎麼理解黃詩梅說的快。
黃詩梅點點頭,與徐清並騎而走。
“駐守蘄縣的,似乎是衛國公、李靖大將軍,徐大哥知道嗎?”黃詩梅提醒到。
“李靖啊,這個人我認得,熟人……”徐清微微一想,他與李靖有過一面之緣。
黃詩梅此時十分佩服徐清,認得那麼多大人物,而且不是那種在新聞上認得出來的那種:“徐大哥,你認得他?他可是好厲害的人物呢……”
徐清只是搖搖頭,笑而不語,輕輕一夾馬腹,馬匹立即小跑起來,黃詩梅也就跟上了。再有兩天,徐清一行也就到了蘄縣。
幽州治所雖在蘄縣,軍營卻還要向北走不少路。徐清把文書,魚符給了留守官員一看,問了詳細地址,又走了一天,才到交付鹽的地方,也就是李靖鎮守的軍營。
首先劉贊出來接見,一見押運官是徐清,先是一驚,再是一喜,後是一憂,問徐清道:
“難道是劉墨那貨擠兌你來的?”
徐清就把前前後後、想明白的想不明白的事情,都給說了一遍。劉贊聽了,心中瞭然,冷冷地道:
“那劉墨,是個貪名之人,你搶了他的風頭,自然是要懟你的了。”
不過得罪了也就得罪了,還真沒人當回事。劉贊繼續請徐清道:“先去見一下李靖將軍吧,你以前見過的。對了,這一次,你要小心應付……”
“為何?”徐清問道,劉贊卻不言語了,只深深地看了一眼徐清。
中帳,兩邊文吏武將站立,李靖面沉如水端坐在上首。如果問李靖面色為何如此不好,那有人就要說了,十天之內,已經殺了三批押運官了!今天這一批,不知運氣如何了……
為何殺押運官?所運的物資,數量有缺,日期太晚,成色太次,都殺……押運官的死亡率,竟要比前線士兵還要高。因為運物資的開始,就要被扣去一成到三成,還要摻沙子,和泥巴。層層削掉一點,運到前線,就只剩下該要的物資三成不到了。
唐初還好,政治清明,不過即便是這樣,也經不住一路上的損耗,押運官自己又沒錢補上這一層差額,故而少的少,次的次,碰上李靖這等治軍極嚴的將領,就難逃一死了。
徐清不解劉贊話裡的意思,想著自己後臺比較硬,忐忑的進了中帳,先是行了一個軍禮,然後大聲道:
“下官滄州刺史徐清,奉命押解萬斤食鹽來此,現交付軍令。”
在場之人一陣騷亂,刺史親自押解?那可不得了……看這人年輕如此,莫非是被人當猴耍了?不知物資怎樣,會不會也一刀砍了。
李靖眉頭一皺,也想到了這個,加上徐清他認得,不由得問到:“你一介刺史,應該鎮守州縣,何以來當這押送官?”
“軍資事關重大,我恐沿途有亂賊汙吏,故而親自帶兵押送。”徐清說過的時候,聲音是顫抖的。
眾人一聽,點頭稱讚這小子心赤,不像官場中人。李靖卻不動,問道:“也就是說,你這一批鹽保質保量了?”
“保質保量……”徐清回答得斬釘截鐵。
“主簿,看一下這一次要交付多少鹽?”李靖偏頭一邊說道。
“五千斤,黃鹽以上!”主簿沉吟一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