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本名厄瑪奴耳?”簡定雍實在看不出有甚麼特異之處,不由迷惑起來。
誠如先前所言,當時的老外們想來大明朝討生活,就必須主動學習漢語,他們學*明的各種禮儀,為了接近士大夫階級,連吃喝玩樂都要模仿,每人起一個好聽的漢文名字,也就不足為奇了。
諸如利瑪竇、郭居靜、羅儒望、艾儒略和湯若望等,其實都是外國傳教士的中國名字,他們脫去僧侶服飾,換上儒服,蓄鬚留髮,主動結交文人士大夫,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傳播教義,發展信徒。
此人的中國名字李維,倒也中規中矩,可他的本名卻大有問題!
在天主教或者基督教中,厄瑪奴耳是個非常神聖的名字,後世也音譯為以馬內利,意思是神與我們同在。
在福音和列王記中都有過相關的章節,先知彌賽亞就曾經預言過,他們的天主要降下一個先兆,一個奇蹟,有個童女會生下一個兒子,所有人都要稱他為厄瑪奴耳。
耶穌降生之前,天主也降下預言,在夢中告訴約瑟,貞女瑪利亞會生下一個兒子,所有人都要稱他為以馬內利。
所以,厄瑪奴耳是個神聖的名字,作為傳教士,應該知道聖經的故事和傳說,又豈會用這個名字!
唯一的解釋只能是,這個人並非真正的傳教士,或者說以正統傳教士的身份,做著傳播邪教的勾當!
後世也有不少邪教,這些邪教毫無人性,給人洗腦,自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給自己冠以各種神聖之名,藉此來迷惑他人。
李秘將這些解釋給簡定雍聽完,簡定雍也是驚訝不已,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李秘這個小捕快,實在是太讓人難以置信,便好似還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一般!
此時的傳教士不會深入底層傳播教義,因為底層百姓的文化程度有限,還無法理解他們的神,所以他們通常接觸士大夫階級。
也就是說,只有文人士大夫,才會對這些傳教士有著如此清晰的瞭解,李秘並非那些清高冷貴的文人士大夫,又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簡定雍對此一無所知,但他終於是能夠理解,為何無論是陳和光宋知微,還是項穆吳惟忠,這些人都如此的青睞於李秘,這個年輕人的身上,實在有著太多的驚喜,以及太多讓人無法看透的神秘!
李秘剛剛當上總捕,便馬上又取得了如此巨大的進展,即便有人質疑他的資歷,試問誰曾質疑過他的能力?誰又會質疑他的能力!
又鑑於厄瑪奴耳極有可能窩藏了淺草薰,所以李秘也帶上了不少捕快,讓他們佩刀上陣,又問秋冬丫頭取回了那柄古董槍,這才與簡定雍一道,往城東抓人去了!
這古董燧發槍是透過燧石撞擊叩砧,產生火星子,火星子落入*之中,從而激發*,射出子彈來。
雖然比火繩槍先進一些,但並非一次就能夠成功激發,有時候需要不斷扣動扳機,啪嗒啪嗒叩擊好幾下,才能順利點燃。
這種老古董需要懂得保養,否則叩砧生鏽或者汙染了,不容易打出火星子來。
即便如此,有了這把老古董槍,李秘也就有了不少底氣,因為對方是傳教士的身份,而且懂得一些現代科學,又與倭寇海盜牽扯不清,種種跡象都表明,此人極有可能藏有火器,若真要爆發衝突,佩刀的弟兄們顯然是非常危險的。
淺草薰和那些倭寇暴徒劫牢屠殺,已經讓這些官差談虎色變,今番過去抓人,弟兄們也是膽戰心驚,必須給這些官差足夠的安全感,所以李秘也沒再隱藏,而是將火槍掛在了腰際,後腰上橫插戚家刀,輕輕按住了刀柄。
簡定雍知道李秘乃是吳惟忠的徒兒,擁有如此精良的槍械,也不足為奇,雖然規矩上有些逾越,但他也沒太理會。
果不其然,這火槍一出,弟兄們可就鎮定太多了。
“咱們總捕竟然有火銃,這下可好了,那女賊決計跑不了,終於可以給兄弟們報仇雪恨了!”
大明的火器可是天下馳名,明末的武器專家畢懋康就曾經說過,夷虜所最畏於中國者,火器也,而這位強人,便是大明朝燧發槍的發明者,他將燧發槍稱之為自生火銃。
不過這位武器大師在萬曆二十六年才考中進士,眼下估摸著還不知道在哪個角落裡籍籍無名。
閒話也休提,只說李秘將老古董燧發槍掛上之後,諸多捕快公人也都生出信心來,士氣為之大振,李秘便與簡定雍相視一眼,點了點頭,也便出發了。
夜色漸漸深沉,然則蘇州城卻越發熱鬧起來,絲竹歌舞,靡靡之音不斷迴響,李秘看著遠處的燈火,深吸一口氣,大步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