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祥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入京來,而且對時局如此熟諳,可見他一直在關注著朝堂上的一舉一動。
早番也說過,張國祥是道人之中為數不多入朝為官的,對朝局動向多些關注,也是無可厚非。
然而他一開口就能夠點破李秘的意圖,可就不僅僅只是關注,而是一直在窺視!
當他提及太平令之時,李秘也是心頭髮緊,畢竟太平令無論是在朝堂還是江湖,那都是極其隱晦的辛秘,尋常人是無法得知的。
張國祥作為正一派第五十代天師,龍虎山的掌教大真人,神通廣大,知道太平令也不足為奇,真正讓李秘感到驚詫的是,他竟然毫不掩飾自己對太平令的渴望!
在這個秘聞之中,能夠得到太平令的人,就能夠左右天下時局,成為黑暗之中的隱龍,這是足以改天換地的一股力量!
張國祥覬覦太平令,是否能夠說明,他的心中也有爭奪天下的野心?亦或者說,他是正派龍首,只是為了守護太平令,以免太平令落入邪惡之人的手中?
李秘並不奢望能夠從提問之中得到答案,因為張國祥的表情也說明了一切。
面對李秘毫不掩飾的問題,張國祥只是微微抬起眼皮來,慢悠悠喝了一口茶,而後朝李秘道。
“你知道太平令一分為二,但卻不知這兩半太平令有些甚麼淵源,且待我與你細說一番吧。”
“當年的太平道分崩離析,太平令一分為二,一塊是陽令,另一塊則是陰令。”
“陽令一直掌控在正道手中,青天白日之下,便能號令天下英豪,維護人間公義正道,有時候也會落入到皇帝的手中。”
“自打太祖一同山河,開創大明盛世之後,陽令便一直在皇族朱家之中!”
“陽令在皇帝手裡?也就是說,這枚陽令,如今在朱翊鈞的手中?”聽得這等秘聞,李秘也是心頭大驚!
至於另一半,也就是那枚陰令,也就很容易推想,該是見不得光的邪惡之人在掌控。
諸如群英會和太平道乃至於白蓮教等等,都在爭奪這枚陰令,誰能得到陰令,就能嘯聚這些惡人,成為地下的魔王!
其實也不難想象,這一百多年來,群英會該是掌控著陰令的,只是群英會遭遇分裂之後,太平道趁虛而入,奪走了陰令。
張國祥接下來的敘述,也證實了李秘的猜想,太平道和群英會是爭奪陰令的最大勢力陣營,也是最棘手的敵人。
此時想來,周瑜入宮輔佐朱翊鈞,目的只怕並不是那麼簡單,或許想要趁機奪走朱翊鈞的陽令,或者乾脆直接毀掉陽令,這也是極有可能的了。
“皇帝火燒正陽門,或許是為了讓你名正言順起復為官,但貧道敢斷言,除了正陽門,他還會繼續燒神武等其他三門,而且時間會越來越頻繁!”
張國祥此言一出,李秘心情就更是複雜,倒不是張國祥即將要說出陽令的秘密,或者說朱翊鈞火燒宮門的真正原因和意圖。
而是因為張國祥竟然連朱翊鈞火燒正陽門是為了讓李秘起復的事情,他竟然都知曉,要知道這是昨日裡的事,除了李秘和朱翊鈞,知道的人也就只有陸家茅!
這也意味著,陸家茅即便不是張國祥安插在朱翊鈞身邊的密探,也必然給張國祥通風報信了!
一想到陸家茅這樣的皇帝死士,竟然與張國祥有如此深厚的牽連,而若不是張國祥此時防守不嚴,讓李秘推敲出來,只怕是如何都無人知曉這層關係的了!
是人就有野心,也不能因為有了野心,就輕易判斷一個人的善惡好壞,即便張國祥對太平令有覬覦之心,也不能說他就是十惡不赦的壞人。
但因為有了這一層,許多事情李秘就必須要慎重考慮,此時沉思片刻,終究是朝張國祥問道。
“師尊如何能肯定皇帝會再一次縱火燒樓?”
張國祥意味深長地盯著李秘,許久才開口道:“因為太平令是充滿了靈性的法寶,無論是陽令還是陰令,都能腐蝕人心,若持有者心志不堅,太平令就會趁虛而入,縱觀歷朝歷代,但凡捏著太平令不肯撒手的,最終都沒得個好下場……”
“太平令會侵蝕人心?”
張國祥雖然說得玄乎,但李秘也可以理解,太平令是足以號令天下的珍寶,象徵意義其實大於實際效果。
畢竟這東西一直隱藏著,諸多豪傑都不知道誰才是持有者,持有者連這一點都不敢公佈出來,試問又能號令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