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不見,貞慎翁主也更加的成熟,見到李秘也是主動行禮,李秘趕忙還禮。
李昖朝李秘道:“這孩子在大明多得李天使照顧,今次聽說李天使要來,便來給李天使道個謝。”
李秘也是擺手笑了笑,李昖看了看貞慎翁主,又看了看李秘,李秘心裡也有些咯噔,可不要這個時候提賜婚之類的事情啊!
不過事實證明李秘是想多了,貞慎翁主道謝之後,李昖便讓她退了下去,而後朝李秘道。
“本王想知道,天使此行可有把握?”
李秘就知道李昖不會是這麼膚淺昏庸的國君,此時問起,李秘便謹慎地回答道:“李如松將軍已經從寧夏奔赴遼東,只是尚需時日,雖說我大明軍器齊備,然則不佔天時地利,只能盡力拖延,至於今次出使,吾等只能說是盡力而為。”
李昖聽聞,也是點了點頭,而後朝李秘道:“我想把沈惟敬沈天使留下來做客,李天使以為如何?”
李昖一臉陰險,李秘也是心頭大驚,難道說朝鮮方面掌握了沈惟敬甚麼秘密?
雖說是留下,但絕不是做客這麼簡單!
沈惟敬與小西行長是舊識,而且交情不一般,難道說沈惟敬想要賣了他李秘?
要知道小西行長乃是豐臣秀吉麾下最得力的大將,今番入侵朝鮮,若論功勞,小西行長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朝鮮一直在抵抗日本入侵,情報方面自是比大明更加的深入,難道這沈惟敬真有問題?
“殿下可是知悉了甚麼內幕?”
李秘問得很是小意,畢竟沈惟敬同樣是天國使者,若真讓李昖知道些甚麼家醜,對大明的影響也是不好。
不過李昖卻是搖了搖頭,朝李秘道:“是人便都有秘密,沈天使的為人本王是不知,但本王卻看得出,無論是言行氣度,他都不如李天使。”
“今番出使若真能拖延時間,自當是好事,然則本王也是心有疑慮,你二人都是天國上差,卻又不分正副,調和之事卻需要一言以定,若臨事發生分歧,那便不好了,沈天使終究不如你來得倜儻,何不將之留下來?”
李秘聞言也是恍然,原來李昖是擔心一山不容二虎,擔憂沈惟敬與李秘爭權而耽誤了大事。
這朝鮮國王李昖看起來雖然不太管事,沒想到竟也是個腹黑至極的,也難怪光海君會這個樣子,果真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仔會打洞!
李秘對日本倭奴也不甚瞭解,還需要用到沈惟敬,而且目前也無法確定沈惟敬是忠是奸,再者,讓沈惟敬出使,那是兵部尚書石星的任命,李秘也不可能中途推翻,於是便朝李昖回應道。
“沈大人出身日本,對倭奴甚是瞭解,今番想要成事,還需要他從中牽引,就不留了,感謝殿下關心。”
李昖想來也是早有預料,之所以這般說,或許也只是為了提醒李秘,要多注意沈惟敬,免得因為爭權而壞事,眼下也就作罷了。
李秘也沒有多留,李昖讓宰相柳成龍將李秘送出行宮,並派了將領,護送李秘一行離開平壤。
沒想到這位朝鮮國王派遣的,竟然是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
“這就是李舜臣!”李秘看過鳴梁海戰,當時也頗為震撼,知道李舜臣乃是後世朝鮮半島尊為朝鮮歷史上三大救世英雄的人物,史稱忠武公。
李舜臣此時已經差不多五十歲,身材高瘦,留著文官須,頗為儒雅,臉部輪廓如刀刻一般,英氣十足,可算是氣度不凡。
他也是一年多前受了宰相柳成龍舉薦,才擔任全羅左道水師節度使,操練朝鮮水師。
李秘看得有些出神,李舜臣也有些尷尬,便輕咳了一聲,朝李秘問道:“上使認得李某人?”
李秘這才回過神來,朝李舜臣道:“李將軍氣度非凡,英氣逼人,是本官失態了。”
李舜臣雖然沒有明說,但嘴角也是浮現笑容,不過他話並不多,甚至有些刻板,李秘也就不好再與他寒暄。
李舜臣在鳴梁海戰之中帶了一百多條龜甲船,最後打得只剩下十二條,不過卻擊敗了日本三百多條船,以少勝多,後世朝鮮半島常常引以為傲,將後來的露梁海戰都歸到了他的頭上。
事實上李舜臣因為日本的反間計而被汙入獄,前幾個月才被放了出來,也難怪有些不苟言笑。
李秘雖然不清楚這一點,但畢竟人家只是護送,李秘也就沒主動攀交情,一路無話,便往平壤府進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