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大亮,日頭溫暖,遠處青天白雲,和風習習,送來陣陣枯草和泥土的香氣,彷彿昨夜的一切血腥都已經被帶走了一般。
李秘在甄宓的幫助下,穿好衣服,走出帳篷來,卻細心地發現帳篷外頭有一小堆灰燼,那灰燼的周圍還寫著不少字,又被抹掉,又重寫,又被抹掉,可見火堆旁邊守夜之人,心情是如何複雜。
讓李秘感到有些揪心的是,他認得地面上那些字跡,只是甄宓就守著自己身邊,李秘也就權當看不見。
再者說了,此時帳篷外頭站滿了人,李秘總不能蹲在那灰燼旁看著一堆蚯蚓爬一般的字跡而感動吧?
見得李秘被扶出來,這些人也都紛紛圍了上來,為首的是那些鏢師,若沒有李秘,他們早就被滅殺,他們是最重江湖情義的,既然將李秘當恩人來看待,言語之中自然也就不吝感激了。
與他們接觸最多的其實是趙廣陵和熊廷弼,無論是高貴典雅的趙廣陵,還是帶著江湖氣的熊廷弼,都給了他們很大的好感。
因為李秘與朱華篪走得近,鏢師們對李秘也沒甚麼好印象,不過最後他們終於是知道,李秘才是最關鍵的人物。
對於這些鏢師,李秘也沒有絲毫的怠慢和看輕,江湖人都不容易,他們能夠將自己行腳的經驗分享出來,已經是非常交心的舉動,與這群漢子相處,可比跟官場上那些人打交道,要舒爽太多了。
李秘一一回禮之後,這些鏢師也就站到了一旁去,而後便是鄧氏雙子等一眾武舉士子。
他們的命都是李秘救下來的,這也就不需多提了,鄧氏雙子本來就對李秘有著不錯的觀感,早在王府校場之上,就有過交情,此時也就沒甚麼顧忌。
經過這些事情之後,武舉士子們也終於心悅誠服,因為他終於是意識到,自己與李秘等人的差距在哪裡,即便是熊廷弼趙廣陵,也都自嘆不如。
他們到底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而李秘卻已經是身經百戰,在處理危機方面,在場沒有人能比得上李秘。
鄧氏雙子也朝李秘道:“本以為今番來參加演武,見識了水師之戰,乃是最大的收穫,經過昨夜,始知與李兄並肩而戰,才是真正的不虛此行!”
鄧氏雙子也說出了眾人的心聲來,他們來參加演武,相互切磋交流,卻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尤其是最後的水師演練,更是讓他們積累了不少軍事知識,可以說已經是心滿意足。
可昨夜那場真刀真槍的實戰,他們與李秘並肩作戰,所學到的是救命的本事,是在王府校場上如何都學不到的。
毫不誇張地說一句,今番他們南下湖廣,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能夠與李秘一同經歷了生死危機,併成功活了下來。
校場學習的軍事知識,不一定能夠轉化為實際力量或者成為他們的看家本事,但與李秘並肩作戰過後,卻能夠讓他們在往後的軍旅生涯中,拯救他們無數次,這樣的恩德,是值得放下尊嚴來感恩並銘記的。
便是一直不服氣的祖大壽,此時也遲遲疑疑地從人群之中走出來,朝李秘抱拳道。
“我祖大壽生性驕狂,很少服人,但李兄卻是讓我心悅誠服,往後來遼東,一定到總督府來,我祖大壽一輩子當你是兄長!”
李秘是知道祖大壽往後會投降滿清的,所以一直希望能夠對他造成一些正面的影響,如今看來,效果還不錯,便朝祖大壽道。
“若論騎射等諸多本事,李某人是真不如你們,只是本事歸本事,一個人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你們都是我大明的驕子,還希望大家夥兒齊心協力,為國盡忠!”
李秘說到此處,這些武舉士子也是心頭激盪,熱血沸騰!
他們都是將門虎子,本來也不過是來鍍金的,參加武舉也同樣如此,若能夠為國效力,建功立業,自然是最好,如今讓李秘這麼一說,他們更是嚮往金戈鐵馬的生涯了。
李秘趁機朝熊廷弼使了個眼色,熊廷弼也是心領神會,朝眾人道。
“咱們來自於天南海北,相聚一場,即是緣分,李兄既然提起,我看不如這樣,咱們就來個大結義,諸位拜了天地,往後便馳騁疆場,為我大明守疆拓土,他日若得煊赫,也不忘今日之盟,諸位以為如何?”
這些人聽得這建議,也是心潮澎湃,這是件多麼讓人激動的事情啊,想象三國桃園結義等等經典,沒曾想他們今日也會有這麼一出!
眾人便紛紛響應,也不需三牲拜祭,大家都是熱血男兒,便去牽了朱華篪那匹馬兒來,當下便斬了白馬來拜天地!
見得熊廷弼如此,李秘也非常滿意,宣誓結束之後,眾人臉色潮紅,仍舊是激動萬分,李秘便趁機說道。
“咱們今日結拜,往後便是兄弟,進入軍中便該相互扶持,文人們都說君子黨而不群,有結社的,也有拜同年的,咱們也不能弱了下去,既然已經結拜,往後便同心戮力,為國盡忠,若有人反叛,人人得而誅之!”
李秘也是為了今後著想,這些人往後都是國之棟樑,軍中砥柱,有了今日這個盟約,往後祖大壽敢當漢奸,這些人便是放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