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與宋知微聯合諸多船工,正在搜尋那份海圖之時,範榮寬與黃仕淵等人,卻在婆龍砦的臨時駐地之中,暗暗商議起來。
範榮寬乃是浙江省方面的人,又是布政使,算是封疆大吏,便是在朝廷上,也能夠挺直腰桿說話了。
而黃仕淵不過是蘇州府同知,與範榮寬根本不是一個層面上的官員,當然了,這也是單純從官職而言,只是此時,他們卻同桌而食,一邊吃著早飯,一邊商議著對策。
是的,他們必須要尋找對策,否則周瑜只能落在李秘的手中,讓吳惟忠這個莽夫,撿了頭功,他們這一趟也就白來了。
範榮寬今次之所以過來,本只是想為兒子出氣,整治李秘一番,讓他保守秘密,不把範重賢與吳白芷的事情說出去。
按說李秘已經成了吳惟忠的徒兒,為了顧及吳惟忠的顏面,李秘應該是不會把這個醜事宣揚出去的。
可範重賢心胸狹隘,睚眥必報,而範榮寬又是愛子心切,凡事都由著這個兒子,李秘又在嘉興府得罪過范家父子,諸多糾結,仇怨也就有些化解不開了。
其實這些問題的關鍵原因,便在於二者之間的身份太過懸殊,李秘只不過是個捕快,卻因緣際會,與吳惟忠成了師徒,小小捕快卻將範榮寬這樣的封疆大吏都給徹底得罪了,偏生範榮寬還拿他沒辦法,自然是把這位布政使大人氣得夠嗆,激起了范家父子的報復鬥志。
不過想要報復李秘,可不只是下黑手這麼簡單,更不是找人拿麻袋套住他的頭,暴打一頓就完事了。
他們必須師出有名,而且還要名正言順,更要堂堂正正地抽李秘的臉,這樣才報復得爽快且有面子。
只是他們畢竟是浙江省嘉興府這邊的人,而李秘卻歸南京蘇州府管轄,這也是為何蘇州府同知黃仕淵會成為座上賓的原因之一。
黃仕淵是個極其懂得鑽營的官場老油子,雖然官居同知,卻將知府陳和光壓得手腳受縛,更是將蘇州府配備的其他同知名額,全部都排擠掉,通判等人在他面前根本抬不起頭,宋知微這樣的推官,都只能攖其鋒芒。
然而自打李秘進入蘇州府眾人的視野之後,李秘屢屢為陳和光與宋知微帶來機遇,倭寇一案也就不必說了,若非李秘堅持,吳縣刑房司吏吳庸便會將秀才呂崇寧妻子的死,判定為意外落水溺斃,也就不會有往後這麼多事,更不會牽扯出一系列與倭寇有關的案子了。
正是李秘的堅持,讓簡定雍風光了一把,甚至將倭寇方面的重要人物,神鹿宮玄女淺草薰,都給丟進了吳縣的縣獄,就等著押解到應天府去措置。
而陳和光與宋知微,也因為李秘的橫空出世,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清洗了蘇州城內的倭寇細作,更是順藤摸瓜,展開了剿滅倭寇,阻撓倭寇入侵的大事。
這事若是辦成了,陳和光和宋知微必定平步青雲,回頭清算的話,他黃仕淵又如何還能穩坐釣魚臺?
再來的便是眼前這起倭寇先鋒軍的大血案,又是李秘撬開了唯一倖存者的嘴,給他們帶來了驚世駭俗的周瑜大都督!
此人的重要性堪比剿滅倭寇的大計劃,因為他牽涉到千年不死,萬曆皇帝已經當政二十多年,可也怠政了十幾年,如今年紀漸漸大了,子嗣也成了問題,他也慢慢開始像前輩嘉靖皇帝一樣,開始尋醫問藥了。
周瑜展現出來的才華,滿足了幾乎所有人對這位孫吳大都督的想象,無論他是真是假,都足以引起皇帝的注意,此人的腦子就是一座寶山,將他拉攏過來,便成了範榮寬和黃仕淵等人的當務之急。
尤其在李秘已經得到了周瑜信任,將周瑜往吳惟忠這邊拉攏的時刻,範榮寬和黃仕淵已經感到事態刻不容緩了。
“黃同知,對於此事,你有何良策?”範榮寬也沒有太多遮掩,開門見山地問了起來,畢竟黃仕淵是蘇州府的人,由他來整治李秘,最是合適不過。
黃仕淵呵呵一笑,朝範榮寬道:“藩臺大人且安心,下官又豈是坐以待斃之人,早在昨日,下官就做了後手準備,今日便該有好戲可看了...”
範榮寬是個極其高傲之人,再加上已經是封疆大吏,黃仕淵不過是個同知,若非利益相同,目標一致,也不可能與他坐到一處。
可見得他如此志得意滿,範榮寬到底還是有些不悅,朝黃仕淵道。
“黃同知,有甚麼話還是明說的好,本官可不喜歡雲裡霧裡,更不喜歡甚麼驚喜,就怕驚喜變成驚嚇,那可就不好了...”
黃仕淵是個精明奸猾之人,早已看出了範榮寬的脾性,他不是個刻意阿諛奉承之人,因為他知道,對於真正的權威,拍馬屁只是下下之策罷了。
所以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故意拿捏一下,這樣才能讓自己看起來有主見,如此才能得到信任與重用。
範榮寬如此一說,黃仕淵也就不賣關子,因為他知道凡事都有個底限,若做得太過了,反而弄巧成拙。
黃仕淵正待開口解釋,外頭卻想起尖細的咯咯笑聲,但見得鎮守太監王沐德大搖大擺走了進來。
雖然王沐德是蘇州府這邊的鎮守太監,但範榮寬還是站起來給他打了個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