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茶,蘇進繼續工作。
錨孔已定,接下來就是下杆。
這項工作相對比較容易,但蘇進還是親自上了陣。
一根根特製的錨杆被塞進了剛剛打好的錨孔裡,灌進特製漿液用以固定。
其中一些錨杆形狀特異,那是蘇進定製的懸樑臂。
它跟普通的懸樑臂不太一樣,上面不見一顆螺絲,全部都是用榫卯結構打造而成。
它比普通懸樑臂複雜,但在穩定性和永續性上則強多了。
然後,佛手被正式送到了大佛跟前,蘇進開始對佛手進行處理。
錨杆有兩種,一種是用來分散力道進行加固的;另一種則是把佛手與佛身固定在一起的。
震山擊再次出現,石梅鐵墨跡定位之後,蘇進在兩隻佛手上也各打了幾個錨孔。
接著,天工社團的學生們一起用力,用吊索和滑輪組把一隻佛手吊了起來,懸到大佛肩部。
這是最關鍵的環節,下方再沒有一個人說話,全部都屏息以待,注視著上方的工程。
佛手靠近佛身,錨孔與錨杆相對,不斷接近。
最後,一聲脆響,兩者完美對上,大佛的左手重新回到了它的身體之上!
左手之後是右手,同樣的工序,同樣的順利,同樣的完美。
清脆的聲音迴響在山谷之中,盧舍那大佛的兩隻佛手全部回到了它的身上!
此時,大佛垂眸,唇邊彷彿泛起微笑。
它的兩隻手自然懸於膝上,一隻豎起,一隻平攤,比出佛印手勢。
兩隻手曲線宛然,神聖卻生動。
這一刻,大佛彷彿被注入了靈光,擁有了非同一般的生命。
無數人抬頭仰望,敬畏地看著這座巨大的佛像。
方勁松環首四顧,看見眾人臉上的表情。
他很清楚,這一天、這一刻的事情會停留在他們心裡很久很久,也許他們這一生都不會忘卻。
此時烈日已經升上了正當中,工作卻還沒有完全結束。
接下來,蘇進需要對佛手與大佛連線的部位進行一些修飾,使附加的部分儘量減少存在感,不容易被看出來。
這項工作不是蘇進一個人完成的,也沒有把它交給天工社團的學生,而是招呼了於琢、王玉枝等人,讓他們來操作,自己只在旁邊指點。
太陽很大,年輕們人忙得滿頭大汗,卻毫無怨言。
蘇進也同樣站在太陽地裡陪著他們一起工作,他的目光不斷掃過每一個人,無論誰出現問題,或者遇到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問題,他都會第一時間開口,耐心地進行講解。
方勁松站在一邊看見這一切,突然意識到蘇進為什麼會這樣做了。
奉先寺只是一個開始,龍門石窟還有九個區域需要修復,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需要漫長的時間。
只有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蘇進才能放心離開,去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對他來說,獨自攬功毫無意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所學的東西教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