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他老人家修八里鋪也是“請帑金九十七萬兩。”
最後,天啟皇帝只從內庫給他撥款二十萬兩,王在晉的八里鋪也不了了之。
戶部尚書畢自嚴把這件事撿起來,舊事重提。
“我大明自萬曆以來,為遼西諸堡壘之磚石,虛擲何止百億?”
“結果如何?除了寧遠、錦州,其餘如前屯等遼西諸堡動輒失陷。”
“一旦不能守,其中糧草火器積聚或被掠走,或被付之一炬。”
畢自嚴臉上漲紅,直面閣臣孫承宗道。
“如今重修大小淩河諸堡,誰能保證不會又是做無用功?”
孫承宗被當面打臉,面色不太好看。
“軍國大事,豈能如市賈算賬般喋喋不休?”
“遼東形勢如此,年年歲入近半耗在上面,已有師老財盡之感。如果不步步為營,逐步扼制建州,又將何時弭兵,何時方能與民休息?”
孫承宗其實點明瞭大明為什麼要飛蛾撲火般的在遼西地區投入。
說白了,只有這一條路能贏。
這就像rts遊戲,正面作戰已經被別人碾壓了,但是自己的經濟還算可以。
那怎麼發揮自己的優勢?只能是造塔保分礦,然後慢慢爆兵。
只不過是歷史上的大明沒有來得及爆兵,採礦的農民反而還暴動了,導致大明最終暴斃。
孫承宗此言一出,又有前朝帝師、內閣重臣等身份加持,畢自嚴也只能背過身去,不再言語。
只是這時,又有一人說道,“諸位難道忘了朝廷還是要發俸祿的?”
正是原來的吏部尚書,現在的閣員王永光。
“老朽每日粗茶淡飯,也不必應酬,就算不拿這俸祿也能湊活過。”
“可是諸位大人,和這四九城內的京官,難道也能自備乾糧車馬來辦公?”
此言一出,眾人醒悟。原來是吏部尚書暫缺,眾人都把百官俸祿的事忘了。
好傢伙,這樣一算,就算片磚不運往兩處前線,也有兩百萬兩點虧空。
成基命嘆了一口氣,“國事艱難,我願自請減俸。百官那裡,我也會去勸諭。”
“各處軍餉,視戰事緩急程度再做發放。實在不行,就拖欠到明年。”
“寧可再苦一苦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也要把君父照顧到位。”
王承恩面子掛不住了,“首輔大人,你這豈不是用話擠兌君父?”
“你都這麼說了,皇上還能拿得住這筆錢嗎?”
成基命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這話的場合不太對。
雖然這確實是自己心裡所想,只是對著崇禎表忠心,這麼說也並沒有問題。
但是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講出來,確實有道德綁架聖上的嫌疑。
“皇上,輔臣絕無此意。”成基命急忙辯駁。
帷幕之後的崇禎突然站起身來。
“諸位愛卿所言朕已有考慮。畢自嚴和孫少保留下,其他人先回家喝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