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萬歲山上只能看到模糊景象的崇禎突然一拍椅背,猛地一下站了起來。
身旁的王承恩本欲再次就明軍獲勝道喜,卻被崇禎嚇了一條。
只聽崇禎憂心忡忡道,“快,快派人讓尤總兵鳴金收兵,不要中了建州兵的埋伏。”
兩百名建州兵還能反過來埋伏尤世威的八千昌平兵?王承恩疑竇叢生。
不過皇上有令,他也只能迅速招來錦衣衛,起草緊急軍令。
眼見著王承恩還在深一筆淺一筆的寫著,崇禎卻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更加按捺不住。
看到明軍仍停留在原地,似乎對那兩百名建州騎兵產生了某種興趣,崇禎一拍大腿,一邊讓王承恩這裡傳令。
一邊指揮其他隨從道,“移駕,朕要去京營提督襄城伯李守琦的大營。”
原本安安穩穩伺候崇禎的太監、錦衣衛都忙得不可開交。
坐在馬車上,崇禎抹了一把臉上的汗,又回憶起上一次模擬時,盧象昇天雄軍的遭遇。
當時正值明軍同建州展開第三次會戰,主戰場已經延伸到了遼陽。
此戰若勝,則明軍甚至有望光復遼東。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天雄軍總帥盧象升率親兵偵察時,誤中建州伏兵,結果被重重包圍,盧象升自刎報國。
這直接導致了圍攻遼陽的天雄軍潰敗,明軍第三次會戰也草草收場,崇禎不得不另選他人接管天雄軍。
後來其他明將的奏摺分析中,這建州伏兵正如今日情形,往往是建州兵故意派出小股部隊,彷彿畏葸不前,消滅起來不費吹灰之力。
一旦明軍中計追逐,往往就會被其引離大部隊或後方城堡,而大隊的建州鐵騎,則透過與小股部隊的溝通,移動中對敵人形成包圍,瞬間形成埋伏!
建州兵法,一半出自《三國演義》,一半則出自其山中圍獵的技巧。
這種移動中形成埋伏的戰術,正是建州部落日常捕獵時所經常使用的。
崇禎只能默默祝禱此時的昌平總兵尤世威經驗深厚,不要中了建州的奸計。
來到設在內城一座角樓上的京營大帳,這裡不僅極為安全,而且視線可覆蓋城南主戰場。
崇禎止住帳中大小將領行禮的衝動,直截了當地問向京營提督李守琦,“尤總兵可回來了?”
李守琦面色沉重的搖了搖頭。
崇禎心中一沉,抬眼望向城外。
果然,此時尤世威軍不知為何已經離開原來的鹿砦防線,前進到了離城牆兩裡遠的距離。
而原先撤走的一萬餘名建州兵,已經去而復返,而且兵力大大增加,足足是昌平兵的兩倍有餘。
這近兩萬名建州兵雖然不足以將昌平兵團團包圍,但也能夠形成鉗形攻勢,鉗制尤世威不敢後退!
李守琦嘆氣道,“尤世威貪功冒進,原本建州兵退卻後他就應該回城,結果被小隊精騎誘出陣地”
如今的昌平兵雖然仍在苦苦支撐,但是明眼人都看出其敗亡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崇禎反問道,“為何城上不能發炮支援?”
李守琦澀聲道,“國朝紅夷大炮雖然一炮下去,糜爛百里,但是敵我不分,之前京營便是誤傷了滿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