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鶴點了點頭,便讓家人和隨從前去把帶的家當安置好。
“你是縣衙的人?”看著眼前的小廝,杜荀鶴好奇道。
“回主簿,正是!”
“那之前在碼頭的事是真的?來之前,本官可是聽說前來東寧州安家的,成年男女都給50畝地,為什麼變成了男50,女20了?”杜荀鶴想起碼頭上的聽聞,有些疑惑。
“主簿!”小廝看了看周圍,湊過來低聲說道,“這都是都督府的決定。怕給太少,沒人願意來,所以在公告裡就往上多寫了點,吸引那些人來開荒。
其實這也不錯了。一般的家庭平均下來,每人也有二三十畝,這在他們老家能有這麼多嗎?只要肯吃苦,開墾出來,後面幾年就輕鬆多了。
而且對於主簿這樣的官員,都有田地。職田是按照朝廷的標準,但是在這東寧州,主簿還可以讓人自己去開荒。
那都是無主之地,任憑開墾,若是遇到那些蠻人,只需要向都督府報備即可,自然會有軍隊去解決。”
“那豈不是想開墾多少就多少了?”杜荀鶴好奇道。
“也不是,有限制的。都督府按照每個官員或者將士的職級不同,定了限額。主簿的限額就是你的職田數量200畝,這些都督府會讓人開墾好,後面只需要主簿派人去耕種即可。”小廝回答道。
“200畝?”杜荀鶴有些意外,“來這裡的都可以分田地,誰還有多餘的精力去幫別人種地?”
“正常遷徙過來的自然不會,但那些犯人可以。那些人是無權享受都督府的政策的,主簿可以僱傭他們。
除此之外,還有這東寧州的蠻人。主簿可以試試能不能買幾個,讓他們來耕種,都督府手上就抓了數百個這樣的蠻人。
據說這大山背後是更寬闊的平原,土地肥沃,也有不少蠻人。若是東寧州向山後擴張,勢必會和那些蠻人發生矛盾。”
聽到這個小廝的話,杜荀鶴才知道自己是有多麼無知,沒想到這東寧州的政策如此的好。
若是無心仕途,在這裡,是要不懶,是個人也不會太窮。
。。。。。。
明州,王府。
自從擔任明州水師將軍後,王師邈就把家搬到了明州,包括家中的生意。
萊州畢竟太遠,王師邈照顧不到。
但是明州不同!
他是明州水師將軍,還是東寧州都督府都督,在這鎮東軍,也算是一號人物。
加上之前的那次出海意外發現的事物,更讓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在這明州紮根發芽,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起碼有自己在,不用擔心被人排擠。
“夫人,記住,以後做生意,避免跟皇商起爭端,我們就做我們能賺到錢的生意就行,金州的金礦這些,不要去動。”
金州有金礦,知道的雖然不少,但是能去開採的卻不多。
前不久,水師又派船沿著當初的航線,找到了金州島。
而這一次出海,可謂是一個熱鬧。
除了先知先覺的王師邈外,三大皇商都派出了船隻,顯然也想去看看那個金州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好。
鑑於江南以及東南沿海地區對於朝廷稅賦的重要性,朝廷已經在明州和廣州設立了市舶司。
明州和廣州只是開始,隨後肯定還會增設。
可見朝廷對於海上貿易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