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主持?”
“人美歌甜,往那兒一站就成功,主持有何炯在呢,她搭話就行。”
“……”
許非真在考慮,所有歌手都面臨著轉型,甘蘋培養當主持人也可以。
星河已然戰略轉變,以前叫專輯,現在都叫大碟,幾年磨一劍。比如陳銘就在製作自己的全新大碟,叫《征服》。
如今大力培養的是陳銘、田振、許巍、朴樹這四人。尤其後兩者,他要求公司有足夠的耐心。
在演播廳看了一會,許非抹身奔主樓,來到副臺辦公室。
京臺領導換了好幾茬,關係一直不錯,而且有李沐在上頭盯著。這位副臺長也很熱情,認真聽完來意,道:“現在環境不好,臺裡又沒做過電影,我擔心會有風險。”
“不是讓臺裡做,幾家聯合搞個影視公司,讓專業人士做。環境也只是暫時萎靡,畢竟上頭這麼重視,不可能讓電影一直跌的。”
“那好吧,你的眼光我們還是相信的。我召集開個會,商量商量,儘快給你答覆。”
許非出來,又奔電視藝術中心。
鄭小龍當了主任後,愈發苦大仇深,一見面就抱怨:“一把手真不是人乾的。你知道那孫子給我留多大爛攤子麼?”
“不知道。”
“入不敷出啊,工資都只能發70%。還好我扭虧為盈,現在賬上有一千萬。”
噗!
許非抹了把汗,道:“那常青藤劇場續約沒問題吧?”
“沒問題,這回能出個五百集!”
歷史上,鄭小龍搞的常青藤劇場只持續一年。因為生產力跟不上了,同時他還在搞改革,想把藝術中心變成股份制,阻力很大。
現在兩家一起搞,產量輕鬆達標。
“那就好,今天找你有件事。”
他巴拉巴拉一講,鄭小龍立馬點頭:“好想法,你不提我也想找你,但錢可能不太多,一百多萬吧。”
“夠用了。”
不到半天搞定兩家,許老師又奔京城市音像出版社。
星河做音樂是沒有發行權的,要跟音像出版單位合作才行,所以是老客戶。
一位50歲的老先生接待他,此人叫張何平,市文化局副局長、音像出版社總編輯,在京城文藝界非常有地位。
而且眼光準,有能力,《宰相劉羅鍋》就是他策劃提出的,還有後來的《建國大業》。
“意義我就不講了,您肯定懂,也不會捨不得這份錢。我這次主要想請您出山,擔任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總經理倒好說,我想問問,公司生產是以主旋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