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怎麼可能?
喬太婆,您就是想太多了,現在國家多好,怎麼可能會讓我們餓死,過去那是亂世啊!沒有人賑災我們村才會餓死那麼多。
現在上面肯定不會不管的!”
喬愛國嘴上雖然這麼說,但心裡也的確有些發虛,他爸他媽就是四二年的時候為了給他們兄弟幾省點口糧,活生生餓死的,那時候餓的真的是什麼都敢往嘴裡塞,周圍的樹皮都被扒光了,現在想想,都隱約能回想起當年飢餓的痛苦。
喬木搖了搖頭,沒有再繼續勸說,只是嘆了口氣便回去了。有些事,不是想勸就能勸的,也不是勸了就有用,喬木現在這麼說,只是為了在喬愛國他們心裡埋下一顆種子,有了這顆種子,只要日後情況不妙,應當也能提前做點準備。
回到老房子的喬木坐在破舊的床邊,開始思考起該怎麼去完成原身的任務,找到原身的小兒子。
說句實在話,剛開始知道原身是這麼個願望的時候,喬木的確是很感動的,也的確實是想要實實在在的幫原身達成願望,可是現在坐下來仔細思索了一會之後,就知道想要達成原身願望是多麼困難了。
首先,她年紀大了,而且這個時代出門都得有介紹信,她一個老太太,村裡怎麼著也不可能給她開一個全國找兒子的介紹信的,一來是沒辦法開,二來也不放心。
誰會放心一個八十歲的老太太拿著介紹信去全國各地找兒子?
其次,她那小兒子都已經失去聯絡五十多年了,而且還是在戰爭年間失去聯絡的,過去那五十多年發生了多少次戰爭還用說嗎?
那真的是數也數不清楚。
說句不好聽的話,運氣差,可能不知道就已經死在哪邊,甚至於枯骨埋墳,馬革裹屍許多年了,就算現在還活著,那是屬於國軍還是共軍也說不準,現在在大陸還是在隔海對岸也說不準,想要找到,實在是太難太難了,就是大海撈針。
便是四五十年後,各種科技已經發達了很多倍的時候,當年因為戰爭失去聯絡的家人都不一定能夠找到對方,更何況現在這個連網際網路都沒有的時代,實在是難啊。
想到這,喬木開始數手指,自言自語的開始列舉可能:
“原身就沒離開過家,那麼如果小兒子還活著,並且記憶沒有受損的話,怎麼著也是該回來看看的!
所以,情況只有三種可能。
要麼去世了,要麼失憶了,要麼被困在什麼地方沒辦法回來。
現在也只能寄希望於失憶,或者困在什麼地方沒辦法回來了,這兩種可能也很難啊,要是真失憶了的話,鬼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恢復記憶,要是被困在海對岸的話,那就算知道,兩邊也很難團聚!”
喬木列舉出三種可能之後也感覺有些頭疼,無論哪種可能,現在恐怕都沒有辦法去確認或者聯絡。
這樣一來,想要完成原生的願望,真的是有如鏡花水月一般的虛無縹緲,讓人根本無從下手。
之後又糾結思索了許久,喬木只能選了一個勉為其難可能有點用的方案,那就是寫作發表,寫作一些鄉土歌頌文學發表出去,當中摻雜一些他們家過去的情況,希望能夠讓原身的小兒子看到。
雖然這個方法可能實現的可能性依舊如同中彩票一般低,可是這也的確是喬木思考了許久之後,好不容易才想出來的主意,不然能怎麼辦?難不成還能寫信給領導,讓領導人幫忙找兒子嗎?
這麼想著,喬木就立刻用在農場倉庫裡找到了一套六一文具活動種子結的文具,開始寫鄉土文學。
喬木過去雖然沒有經歷過這個時代,但是她曾經經歷過七十年代的知青時代,兩個年代間的差距並不大,所以她很清楚哪些文章這個時候能寫,哪些文章不能寫,怎麼樣寫才能夠更容易發表之類的。
寫起鄉土文學也很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