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隨著“咣噹”一聲,大刀落在地上。
再看李乾,只見他左手握著右手腕,手上鮮血淋淋,看來受傷不輕。
馬秉孝趕上前來,由衷讚道:“白兄弟拳腳功夫厲害,劍法更是精妙絕倫!”
白楊忙道“不敢”,捧著長劍還給馬秉孝,這才回過頭來,向著李乾揚眉一笑,問他:“你還想要比什麼?”
李乾再怎麼粗莽糊塗,也明白自個兒的武功比這姓白的小子差了太多,張口想說一句場面話,卻竟說不出口,忽然轉身,向著院子外邊大踏步地就走。
跟他交情最好的那人趕忙追了上去,剛喚了一聲:“乾哥!”
不想李乾正無處發洩,居然揮起一掌,將那人打了個跟斗。
嚇得其他人紛紛讓路,任由李乾闖出院門。
倒是李老頭陰惻惻地丟下一句:“小子,咱們後會有期!”這才追著他兒子身後離開。
馬道顯見好好的一場慶典酒宴,卻被李乾跟白楊鬧得中途打斷,心裡雖有不樂,但畢竟是李家父子挑頭惹事,白楊不過是被迫應戰而已。
更何況以白楊的武功,他馬道顯也難以相匹,自古勝者為王,他自然不能再說白楊的不是。
幸好李家父子名頭雖響,也還沒怎麼讓馬家放在心上,既然他父子主動離開,馬道顯便招呼著其他賓客重歸酒桌,再開宴席。
白楊仍在原位就座。
同桌的其他人本來當他是年輕小子沒怎麼在意,這一下人人改換臉色,孫旺更是倍顯殷勤,渾忘了他最開始很不看好白楊。
白楊此行本來是想打探訊息,但如今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很難再跟人私下攀談。
加上馬秉孝略跟其他賓客敬了敬酒,便直接轉到白楊他們這一桌來,跟白楊刻意結納,白楊就更沒機會與人悄悄打探了。
不過馬秉孝性情直爽,又講義氣,很對白楊的脾性。
而且馬家在敦煌根基深厚,真要跟馬秉孝結成好友,完全可以從他嘴裡探問訊息。
所以白楊滿臉歡喜,跟馬秉孝越談越投機,等到席散,兩人已經像是認識很多年的老友一樣。
馬秉孝問起白楊現在是在什麼地方做事,白楊稍一考慮,便實話說道:“我剛剛被調到月牙泉做管理員!因為對這個地方人生地不熟,正好聽人說起你們海沙公司週年慶典,我就過來湊個熱鬧!”
馬秉孝一聽,明顯有些吃驚的樣子。
白楊忙問他怎麼了,馬秉孝向著左右一瞅,說道:“也沒什麼!要不這樣吧,今天這個地方說話不方便,明天或者後天我直接去月牙泉找你,到時候我還得請你教我幾招劍法呢!”
白楊立刻明白,馬秉孝是心中有事想跟他說,說不定就是他想要探聽的事情。
白楊不由得暗暗高興,臉上卻一點不露,只道:“那我就等著孝哥了,到時候咱們相互切磋,我還有很多事要跟孝哥請教呢!”
他們兩個互報過年紀,馬秉孝略長一歲,所以白楊稱他為“孝哥”。
又因白楊先一天已經去月牙泉報過到了,當天就直接回了月牙泉。
月牙泉位於敦煌南部鳴沙山下。
鳴沙山因沙動成響而得名。
其鳴聲分兩種:一種為自鳴於天。
據史書記載,即使在風停沙靜的晴天,山體也會發出絲竹管絃之聲,遠傳數十里,在敦煌城中都可以聽到。這一奇景在《敦煌縣誌》中被譽為“敦煌八景”之一:沙嶺晴鳴。
另一種為和聲於人。當遊人登山下滑時山體也隨之發出聲音,或轟然作響,或鏗然有聲。
月牙泉則位於鳴沙山下,被鳴沙山四面環抱,因形狀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
其水甘甜清冽,純澈如鏡,宛如沙海中一顆晶瑩的翡翠。古人稱之為“月泉曉澈”,同樣被列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四面皆被沙山環繞,但歷經千年卻從未被黃沙掩埋,也沒有因酷熱的天氣而蒸發乾涸。
因之從古至今,無數遊人皆將鳴沙山跟月牙泉視為天賜神蹟,無數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往往流連忘返,在月牙泉亭臺樓閣之上,留下無數珍品墨寶。
(請看第107章《神奇月牙泉》)
【今日兩更完成,感謝您的跟讀支援,更感謝您的留言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