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導航的大唐,想要在海面上找一大波海盜,那也無異於 大海撈針。但是海盜就不一樣了,他們有固定的居所,也有成熟的聯絡方式,所以時長能在他們所熟知的海域,顯現神出鬼沒的攻擊自由。
李法源指揮著三艘戰船,先是朝著之前消滅那小股海盜來的方向尋找了一陣,沒有找到大隊海盜的影子,接著又幾次換方向還是沒找到。
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這就得說說海盜的詭異行事風格了。常言道: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所以為了避免失手打劫到不該打劫的船,比如戰船或者配備了武士的大型商船,反被被打劫物件抄了老家的情況,所以他們一般出海後都會多次變換航向,如果不知道他們的計劃或者對這片海域不熟,實在是不好找。
當然,如果這片海域的海盜想找你,那是不要太容易,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海盜也不傻,他們能選擇一片海域作為他們的狩獵場,那他們對這片海域摸攏的會非常熟悉,他們經常會等候在幾個必經之路的關鍵點上。
正當連日尋找海盜不見蹤影的李法源正在洩氣,指揮船隊標定好航向繼續北上的時候,第三天清晨,船隊的瞭望員突然吹響了報警的號角,在朝陽初升的地方密密麻麻出現了一百多艘大小不一的海盜船,不用說,這就是李法源苦尋的海盜主力人馬了。
海盜大部分是倭國人,因為此時的倭國還是幕府混戰時期,忍受不了戰爭之苦或者無法生存的浪人,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海盜,當然這背後也不乏有幕府的影子,還有少許是高句麗人,也有前隋的流民,反正是五花八門。
李法源命令當即命令三艘戰船間隔十丈,品字形,箭矢一般全速鑿穿敵陣,之後再迂迴反覆,距離遠就用火炮,距離近就射弩箭。火炮和弩箭專挑海盜密集的地方攢射。
但是海盜的大隊人馬與之前的一小撮不同,他們的船隊中也有五六艘用大型漁船改裝的,看到李法源三艘船快速衝過來,於是主動放棄大船,橫在他們衝來的航道上,準備以此遲滯李法源的船速,以便於進行靠幫登船。
結果讓海盜大跌眼睛,高不二帶來的是後世經過幾個世紀檢驗下,最合理的帆船結構,靈活性那是前所未有的。
當海盜們眼巴巴的看著快速衝來的船靈活的避過他們設定的障礙,想象中木屑翻飛的場景並未發生時,都不由自主的長大了嘴巴,但是李法源可沒給海盜留太多的思考時間,在震天響的爆炸聲和同伴的痛呼聲,海盜立馬亂了起來。
首先,僅有的大船被李法源射了火箭,大火滔天的燃燒著,其他漁船因為體型較小,在三艘大船的高速衝擊下被掀翻不少,落進大海的海盜又掙扎著想爬上同夥的船,結果海盜船又被自己人掀翻了許多。
當然,海盜中也不乏好手,李法源帶領三艘船雖然仗著船身高、速度快,像切豆腐一般快速切開了海盜的船隊,但是己方的船身和甲板上也被海盜的火箭射中不少地方,雖然及時撲滅了,但是火燒的痕跡也清晰可見,不過對船體的破壞幾乎可以忽略。
有眼明手快的海盜,將手中飛爪都甩上了甲板,掛在了船舷上,但是卻來不及攀爬,在船的高速帶動下,繩子似泥鰍一樣快速的從手中滑脫了,被繩索磨得滿掌是血的海盜,跳著腳嗷嗷大叫。
看到海盜船陣已亂,李法源又給其他兩艘船打旗語,三艘船不再衝擊海盜陣盤,兩艘繞著圈用火炮、弩箭不斷攻擊海盜,另一艘船在外圍壓陣,專門清繳逃竄的海盜,不過逃跑的時候,海盜的小船就發揮了優勢,只要能擺脫追擊,海盜船很快就能隱匿在海浪之中。
等到海面上再也看不到一艘完整的海盜船,李法源才下令開始打掃戰場,別說,趴在浮木上飄著的海盜還真不少,祈求的看著在身邊往來巡弋的大船,期望得到搭救。
李法源讓人朝著海面大喊:“你們可願意投降。”
海盜中懂得唐話的海盜立馬大吼著,高高舉起一隻手,表示原意投降,李法源又讓會說唐話的海盜把自己的意思說給其他海盜,其他海盜也紛紛表示原意投降。
但是海面上飄著一二百人,按照高不二制定的規矩,李法源是不可能讓這麼多海盜上船的,於是他心生一計道:“我需要知道你們的老巢在哪,不願意帶我去的舉手。”
海面上一片平靜,舉手的不到二十人,李法源讓人將舉手的先拉上了船,水裡的海盜還幸災樂禍的等著看登船的海盜頭顱被拋下大海呢,結果事與願違,他們泡在水裡眼巴巴的看著三艘大船快速消失在視線。
隱約看到從船上拋下來十來個人,被拋下來的都是做海盜一年以上的,這些人做慣了空手買賣,嚐到了甜頭,放了只怕會是禍害。留下來的李法源也沒多問,等路過一個荒島,便將他們丟在了島上,算是給了他們一個活著的機會,至於結果如何,從做海盜那天起,他們就該想象的到。
之所以如此做,並不是說李法源婦人之仁,而是出於軍人的驕傲,給了他們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