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得朝來,李二邀請高不二來到御書房。
“皇叔,此次西征還要有勞您了,這一戰關係著大唐以後的國運走勢,還請皇叔多擔待。”
這丫你都說關係到大唐國運了,我還擔待什麼,知道李二這貨現在越來越腹黑,所以高不二也沒多說什麼。
“陛下放心便是,臣這就回去召開軍事會議,除了李靖這一路五萬人馬就在京城,道宗和薛萬徹一個要趕到河西,一個要趕到靈州,軍務緊急,臣就不耽擱了。”
“皇叔是要立即發兵嗎?外面正在下大雪啊。”
“兵貴神速,我們就是要利用這惡略天氣,我們自己人都想不到只怕突厥人也想不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便起到奇兵的效果。”
“但是數萬人的糧秣該如何保證啊,況且草原上處處大雪,行軍多有不便啊。”
“陛下放心,臣知道一種叫雪橇的東西,那絕對是雪原行軍利器,物資補給透過此物運輸,可保無虞。”
說著便將後世東北群眾用的雪橇畫了個草圖給李二講解,聞言李二撫掌大喜:“一切問題在皇叔面前無有不妥的解決法,我大唐幸甚,既如此我立馬讓將作監趕製,想來旬日就可做出數萬來。”這都是流水線作業普及給李二帶來的底氣。
高不二點點頭,繼續道:“我準備明天就派李靖帶領數千騎兵出兵,因為草原上和我中原不一樣,草原遊牧民族,居無定所,雖說根據密探來報,頡利的大本營在惡陽嶺,誰也保不準下一步會不會西遷到金城,李靖起兵一人雙馬一來行軍速度快,二來可以提前掌握突厥人的動靜,我帶領徐世績、柴紹同大隊人馬五日後出發。”
“好,一旦進入戰場軍情瞬息萬變,皇叔自行決定攻伐之事便可。”
高不二點點頭,施了一禮回到王府,李道宗、李靖、柴紹、徐世績、薛萬徹等人早已等候,兵部送來的軍事地圖已經展開。
高不二進來看他們正在討論的熱鬧,大聲道:“你們討論得怎麼樣了?”
眾人一起見禮:“參見王爺!”
高不二讓眾人免禮,柴紹道:“末將認為我們應該等上幾日再出兵,此時大雪阻斷,軍糧供給只怕會十分困難。”
李靖道:“末將不這樣認為,末將認為越早出兵越好,此時只要我們派出一支騎兵,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戰果,突厥人在草原上通訊不暢,給了我們各個擊破的絕佳良機。”
李道宗、徐世績、薛萬徹也都點頭表示支援。
高不二沉默一會兒,對李靖道:“如果給你數千騎兵,讓你率先進入草原,為大軍探明敵情,你覺得需要多少人馬?”
李靖斬釘截鐵道:“如果只是探明軍情,三千精騎足以。”
徐世績道:“李將軍,你可有想好如何補給問題。如果你三千精騎前出草原,大軍又無法及時趕到,即無糧草又無援軍,一旦被突厥大軍圍困就會有絕滅的危險。”
李靖道:“在下已經想過了,我們可以一人雙騎,每人帶上七八日的補給,攻擊四天,不管到哪裡就立馬掉頭返回,想來可保無虞。”
李道宗擔憂道:“話雖如此,但是草原雪災到底如何,對我們來說還是未知數,要知道如果雪過深,對我們行軍、糧草運輸也都是問題。”
在他們爭論的過程中,高不二坐到書案前將雪橇的草圖又花了一份,道:“你們且來看看此物如何?”
眾人都是軍事行家,一看雪橇無不佩服的朝高不二施禮,高不二也不再多說道:“此物為雪橇,也叫陸地行舟,最適合在大雪的原野使用,只需要一匹馬拉就可,為了確保速度,我們用雙馬拉,匠作監趕製了,李靖立馬去準備,最遲明晚就帶三千精騎出發。”
李靖領命,高不二繼續道:“道宗、薛萬徹你們立即趕回,我已經命令八百里加急將此圖傳送河西和靈州,我、柴紹、徐世績將率領大軍在五日後出發,薛萬徹回靈州後立即出兵,趕到惡陽嶺與我會合,道宗你自出河西,不必趕來惡陽嶺,需要在定襄這裡等待西逃的頡利,並將其堵住,為大軍爭取時間,我把定襄定為和頡利的最終戰場。”
中將齊聲道喏,之後李道宗、薛萬徹便快馬加鞭趕往河西和靈州,等他們趕到,兵馬、雪橇等一應物資就會齊備。
高不二則帶著李靖、柴紹、徐世績去了軍營,此刻起,他們將以軍營為家,高不二不允許戰爭期間大將離開軍隊。
軍隊裡,早先挑選出的三千精卒正在準備行裝,三千精騎,一人雙馬。高不二命令他們必須將手 弩配足,人手兩架,此時的手 弩經過改造,已經可以八隻箭連發了,重灌備全部打包好準備放在雪橇上,這樣可以減輕戰馬行進時不少體力。
第二天傍晚,李靖便帶著三千人馬和八百雪橇往北而去,很快消失在無盡的雪花中。
臨行前,李靖與高不二約定惡陽嶺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