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路兵馬會合,包括10萬水師在內,總兵力超過50萬,這是實數,不摻一點水分。
而且在太子監國下,在等京城文武眾將的運籌之下,錦衣衛高手顧順義兢兢業業,軍餉銀子,糧草軍需等給養源源不斷從京城運送到前線,因此崇禎的人馬可謂是兵精糧足。
眼前又打了個大勝戰,明軍士氣高昂,應該趁勝追擊。
因此崇禎傳旨,兩路兵馬齊頭並進,50萬明軍,馬不停蹄繼續驅趕叛軍。
數日之後,明軍的兵鋒再次抵達福州地界,明軍等於一口氣兒,把戰線往前推進了好幾百裡。
馬士英帶著十多萬人馬,節節敗退,明軍勢如破竹,馬士英退守福州城。
此時福州城的守將是施大宣。
福州城基本上已經到了東南沿海一帶,而且離泉州已經很近了。泉州也是沿海城市,在福州的西南方向,只有三四百里的路程,鄭家軍再一次大潰敗,引起了整個福建的震動,震動最大的當然是鄭芝龍集團。
此時泉州守將是鄭芝龍的五弟鄭芝豹,他帶著5萬精兵駐守泉州,這是守護鄭芝龍的老家。
而且此時泉州不只是鄭芝龍的老家,還是永曆帝的都城。鄭芝龍野心勃勃,擁立永曆帝,和馬士英打算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他們根本不承認大明武帝崇禎這回事兒,當然這裡面也有馬士英的煽動,說大明武帝崇禎是妖孽附身,這是滿清***冒充魔教頂了崇禎的名,要來爭奪漢人的江山,真正的大明皇上崇禎早已經在甲申之變中殉國了。
人哪有死而復生的道理?
鄭芝龍信以為真,本來他也不願意再聽大明朝廷驅使,以前投降是迫不得已,現在有如此強的軍事實力,皇上的寶座誰不想坐?
因此鄭芝龍野心膨脹,他們弄來的永曆帝其實就是個傀儡,真正說話算數的當然是鄭芝龍。
現在的鄭芝龍以永曆帝的名義,加封馬士英為領兵大元帥,給他15萬精兵,讓他的兄弟鄭洪逵和鄭彩等人一起對抗大明武帝。
而鄭芝龍把永曆帝安置在泉州老家,留下五弟鄭芝豹和小兒子鄭襲陪王伴駕,留下精兵5萬駐守所謂的京城泉州。
命令心腹愛將施大宣(施琅的父親)帶領精兵五萬駐守福州,這是京師泉州的門戶,派出大將周全斌帶兵3萬守住漳州。
鄭芝龍帶著水陸軍隊18萬,外號稱30萬,大小軍艦超過6000艘,東征臺灣。
這是手下大將施天福給他出的主意,施天福是施琅的叔父,這是鄭芝龍的謀士,也是海盜出身,施家兄弟與鄭芝龍早就結下了生死友誼。
他們之所以要遠征臺灣,因為大陸現在連年打仗,戰火已經燒到了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一帶的老百姓,很多人跑到了臺灣。
因為臺灣土地肥沃,又是海外之地,這裡遠離戰火,吸引了大批的居民。但是現在紅毛子也來了,荷蘭洋鬼子竟然在臺灣修建了兩座城池,駐有大批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