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對於謝影的事知道得一清二楚,也知道她就是「買來的」。
每一個被拐賣的婦女之所以很難逃出來,除了她們被拐去的地方往往都貧窮落後、交通閉塞,以及她們對當地人生地不熟以外,更重要的是當地人並不認為「人口買賣」有什麼不對,甚至還認為「我給了錢」就是天經地義,所以整個村子從上到下、從老到小對於被買來的婦女都不會有什麼同情之心,也不會伸出援助之手。
對於謝影這種一門心思想要逃跑或尋死覓活的人,他們都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但他們並不會因為這些婦女的「不願屈服」就會意識到是不是自身的行為出了問題,反而會認為「這些女人沒有良心」,或者就是「當家的沒本事,連一個女人都看不住」。
一旦發現村裡某個被拐賣進來的婦女逃跑,只要這家的人站在村口嚎一嗓子,全村上下就會浩浩蕩蕩地出門幫忙找人。
更有甚者,當警方進入這樣的村子解救這些可憐的婦女時,村民們居然會「眾志成城」地對抗警方,甚至向警方發起攻擊性行為。
在他們看來,村裡的男人從外面「買女人」進來繁衍後代、傳宗接代,幾乎就是「家家如此、歷來如此」,為什麼突然一下就不行了?
言歸正傳。
有了校長的承諾後,趙良善這才答應讓謝影做代課老師。
於是,謝影走進了教室,開始了她的教學生涯。
剛開始時,她碰到了許多難題,大一點的孩子不認字,小一點的又不肯好好讀書。不過,謝影並沒有氣餒,她對每個學生都傾注了全部的心血,每一堂課,她都會提前做好筆記,用自己獨特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魅力,還會苦口婆心地強調,讓孩子們明白讀書對他們的未來有多麼重要。
慢慢地,謝影對孩子們的感情越來越深,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她主張,教育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應有道德的養成。她深信,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山區兒童的命運,成就他們的理想,讓他們走出與世隔絕的深山,擺脫貧窮和落後。謝影認為,他們是祖國的未來,理應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多的關愛。
於是,謝影下定決心,並身體力行地關心、教育每一個孩子,試圖幫助他們走上一條更好的路。她的努力和執著不僅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也得到了校長的尊重。看書菈
時常洋溢著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教室,其實也就是一個夯土牆、茅草頂的破屋,石板搭起的課桌、樹樁充當的講臺,最值錢的就是那塊用青磚砌成之後,經打磨又刷了黑漆的黑板,粉筆不夠用就經常以石灰和泥巴代替。
正當謝影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並藉此麻痺自己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卻打碎了她這個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這場罕見的暴風雨,將原本就並不堅固的「教室」吹倒了,夯土牆倒塌了,茅草屋頂也被掀翻了。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們揹著破破爛爛的書包站在一堆廢墟前呆呆地看著謝老師,謝老師卻和他們一樣不知所措。
謝影打發孩子們回去之後就去找校長,但校長不在家,家人說他去了縣教育局要錢,最快都得晚上才回。
直到第二天夜裡,校長才回家,但他一回來就找到謝影,卻並沒有給謝影帶來好訊息。
校長告訴謝影,在這場暴風雨中受災的學校不只他們這一家,縣裡撥給縣教育局的救災資金捉襟見肘,局領導綜合考慮後決定按照學校規模劃撥資金,那些規模大的學校由於學生多,如果不能及時重建教學場地,讓學生們儘快復學,所造成的後果或負面影響自然要更大。
那些學生數量少的「教學點」只能暫不考慮重建,但也不能因此就讓這些學校的孩子沒有
地方讀書,所以就讓這些孩子去周邊較近、規模較大的學校暫時寄讀。
謝影悵然若失,卻無能無力。
沒過幾天,校長卻又找到謝影,讓謝影去他家裡教書。
謝影高興不已,卻也莫名其妙。ap..
校長說,村裡的家長們大都不同意讓孩子們去附近的學校寄讀,因為要吃喝拉撒,所以要交寄宿費,家長們都捨不得這筆錢,尤其是幾個年齡較大的學生,他們的家長還指望他們放學後能幫家裡幹活,讓他們去別的學校寄讀,家裡的農活就沒人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