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甜甜看到母親身上的傷痕痛哭不已,這讓劉媛媛的怨恨和憤怒徹底爆發,決定不再做「沉默的羔羊」,轉而下定決心除掉袁家兄弟。
這回,劉媛媛不打算讓這兩兄弟死得太痛快。在她眼裡,袁家兩兄弟就是兩隻衣冠禽獸,她也必須把自己從他們那裡受過的羞辱都加倍還回去。
恰巧劉招娣又打電話告訴她,說老太太最近要去劉靜家裡幫忙看孩子,讓她有空就帶甜甜多去看看老太太。
於是,劉媛媛便決定在鄉下老太太家裡先用安眠藥將袁家兩兄弟制服,再讓他們在臨死前受盡羞辱。
對於劉媛媛來說,想要將袁家兩兄弟先後騙去農村老家簡直輕而易舉,毫無難度。
她哄騙袁家兩兄弟的藉口,和劉招娣、劉靜各自陳述所用的藉口基本一致。在她最後的陳述中,也聲稱自己先後用皮帶、耙頭虐待過他們,但最後是用一塊板磚把他們給敲死了。
楊峰在會議室裡將劉家三姐弟的三份口供來回翻閱,試圖從裡面找出邏輯漏洞,以此辨別這三份口供的真偽。
王星看著眼前的三份口供,接了一個電話後便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年前,劉招娣聲稱自己拿了4張景區門票給劉靜,讓他帶著老太太和兩個小孩出門,劉媛媛的口供中也印證了這一點。」
「但劉靜的口供對此不但沒有提及,對於兩個小孩當天的去向也語焉不詳,並且還說自己在家用鐵棍將何雙喜杖斃。」
「劉靜當天有沒有帶著一家老小出門這一點,原本以為可以找劉家老太太和兩個小孩核實。但時間過去了這麼久,這老的老,小的小,都對上門問話的我方人員說他們不記得了。」
王星剛才接到的電話,就是其他辦案人員對這一點的反饋。
「無論如何,劉媛媛和劉招娣的這部分口供一致,與劉靜的這一節口供相互矛盾。」
「矛盾對立,一真一假。」
「拋開殺害何雙喜的真兇到底是誰暫且不論,光是從三年前的這天,劉招娣到底有沒有給了劉靜4張門票這一點來看,我們可以把劉媛媛和劉招娣的這部分口供看作一個命題,把劉靜否認了這一點的口供看作另一個命題。」
「這兩個命題之間矛盾對立,必有一真,也必有一假。」
「到底哪個真,哪個假?我們暫且先把這個問題放在一邊,再來看看這三姐弟有無串供的可能。」
「串供通常是指違法行為人之間,以及違法行為人與案件其他有關人員之間,為了達到使違法行為人逃避法律責任追究的目的,而統一口徑,建立攻守同盟,歪曲犯罪事實的行為。」
「可這三姐弟的口供,明顯有多處不一致,這只是其中一點。也就是說,他們事先串供的可能性不大。」
「在事先並未串供的情況下,劉媛媛和劉招娣的這部分口供不約而同地一致,因此可以看作屬實,而劉靜的口供則對立為假。」
「換言之,劉靜並沒有殺害何雙喜,殺害何雙喜的真兇,應該在劉媛媛和劉招娣當中。」
楊峰點了點頭,似乎對此表示認可,隨即卻又搖了搖頭,似乎又是不認可。
王星一頭霧水:「楊隊,你這是什麼意思,到底是認可還是不認可?」
「我在想,這三姐弟對於這4名受害人被害時的許多細節,居然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尤其是涉及一些關鍵性證據的細節。」
「比如,利用杜鵑的手機發過訊息給杜玟;殺害何雙喜時都說是在劉靜家裡用的鐵棍將他活活打死;將何雙喜和杜鵑的屍體都送去了殯儀館進行火化;殺害袁家兩兄弟之前,都對他們有過羞辱、虐待。」
「這些細節,我們警
方都能據此找到或提取出相關物證,他們都知道沒法就此作偽,所以都選擇據實反饋,因而這些方面的口供也就基本一致。」
「這些關鍵細節,他們居然都知道,說明什麼?說明這4個人的死亡經過,他們三姐弟之間至少對此有過交流溝通,或者說,他們仨都參與了對這4個人,或者是對這4個人當中的某幾人的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