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男人又問,你到底會不會飛?小女孩猶豫了很久,小心翼翼地說自己會飛,見測謊儀沒有反應,小女孩又十分肯定地重複了一遍,說自己能飛。」看書菈
「就這樣,在男人的引導和測謊儀的‘權威前,小女孩被成功馴化。這樣的馴化在生活中也並不少見。」
「人們步入社會後,一步步遵從合群規則和社會秩序,包括道德和法律;為了讓自己看上去得體,努力融入身邊群體和迎合每個人;被迫接受自己可能並不想要的東西,卻並不懂得如何拒絕。這些都是被社會同化,被‘精神馴化的結果。」
「所以,聞忠認為,如果在一個與外界完全隔離的環境中,向一個人灌輸自己想要的思想和意志,讓其完全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就像馬戲團裡的動物一樣,最後變得聽從指揮,應該同樣能達到將‘人類馴化的效果。」
「但對小孩進行這樣的實驗,聞忠毫無興趣。他認為孩子本身就是一張白紙,德國的法西斯教育和日本的軍國主義教育,早就證明這沒什麼難度。」
「相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一個成年人擁有自己的思想認知,將他們原本已經在腦海裡形成的固有認知驅除,重新植入一套全新的思想認知,才具有難度和可挑戰性。」
「聞忠的‘人類馴化試驗也因此被他稱為‘成人馴化試驗。和聞忠進行的試驗相似的是傳銷組織裡的‘培訓模式,還有巴普洛夫的狗經典條件反射實驗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所以,聞忠在種子公司重新招聘了一批年輕員工,以傳銷組織‘培訓模式為基礎,加入了他個人的一些理解和想法,想透過這種模式看能不能實現‘成人被馴化的目的。」
「但隨著試驗逐步開展,越到後來,越讓聞忠意識到這個試驗會失敗。」
「這些人是集體生活,在行為上和思想上會出現悄無聲息的相互影響。比如,試驗後期,有些人偷偷逃出公司,勢必就會影響其他人也產生逃離的想法。」
「同時,沒法完全隔離他們與外界聯絡,沒有足夠的‘利益或‘權威讓他們始終屈服於現狀。能賺到錢時就咬緊牙關忍受公司的‘嚴苛紀律,賺不到錢就產生逃跑的想法,足以說明這一點。」
「這些因素讓聞忠認為沒法完全驅除他們腦海中的原有認知,試驗失敗很可能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說到最後一句,史際居然十分難得地居然露出一絲笑意。看得出來,聞忠在他心目中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特殊地位。
史際繼續說道:
「所以,在種子公司的‘試驗進行沒多久的時候,聞忠就逐漸有了另外再進行一個試驗的想法。這個試驗充分吸取公司‘試驗的經驗教訓,試驗物件為個人,同時完全與外界隔離聯絡,並且要讓被試驗人完全屈服於現狀……無法逃離。」
「這個試驗不再借用傳銷‘培訓模式,而是將巴普洛夫的狗經典條件反射實驗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結合起來,試驗的第一個物件就是陳懷安,試驗地點就在地下室。」
19世紀,俄國有個名叫巴普洛夫的老頭兒,用他的狗在實驗室裡進行了一場著名的實驗。
他把狗拴起來,然後給這條狗展示一盤美餐,這狗果不其然分泌了很多唾液。之後,他每次給這條狗展示食物時,都會同時不停地搖鈴。如此反覆一段時間後,巴普洛夫發現,儘管
不給它展示食物,僅僅是一陣鈴聲就會讓這條狗分泌唾液。這證明條件反射可以透過後天習得。
乍看一眼,相信很多人都會一頭霧水:這個實驗到底牛逼在哪裡?
帶著這個實驗,先來回顧一下我們的日常生活。
早上起床,明知道讀書、工作或健身會使這一天非常充實,也知道如果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收穫許多專業知識、拿出一份傲人的成果甚至自信地和女神說話、表白。
但總是管不住那雙欠教育的手,總會開啟電腦或電視,然後在不知不覺中,夕陽西下,又度過毫無意義的一天。接著就自責為什麼自控力不夠,並且默默發誓,明天一定要過得充實。
但到了明天,還是和昨天一樣,最終日復一日地敗在了自我本能的手下。然後在網上搜尋了無數辦法,但似乎都沒什麼卵用。即便偶爾能堅持一兩天,但永遠撐不過一個星期。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經過十數年或數十年的條件反射訓練,人們想要的各種各樣的快感已經附加到看電視、玩電腦這些事上。而看書學習工作這些事,卻和快感毫無聯絡。每當想到要打遊戲或看電視,大腦就會感到食髓知味般的快感。而想到學習等事時,則毫無快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