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首位的蘇烈眉頭緊鎖,沉聲道:“從卑沙城被焚燒至今,時日不短了,淵蓋蘇文不是庸主,一定有所察覺。
現如今扶余城存有十萬大軍的軍糧,真讓人有種寢食難安的感覺,萬一這裡的情況被高句麗探知,就像是餓狼聞到肉香一般,再想卑沙城那樣來個大軍劫掠……”
“不會吧,這件事咱們做的極為隱秘,可以說是萬無一……”秦懷道的萬無一失還沒說完,忽然想起了薛仁貴的話,萬無一失有可能也是露出破綻的時候。
眾人都沉默了,蘇烈冷靜道:“盡人事聽天命,事已至此,只能盼著老天站在我們這邊,如果真的被敵人打來了,咱們扶余城五千精銳守軍可不是吃素的。”
“對,大不了來個以身飼虎中間開花。”李震附和道。
眾人心頭陰霾一掃,再次燃起了無限戰意。
可這種事情,哪有什麼天意之說?高句麗既然知道了扶余城有物資,就一定會出手的。
淵蓋蘇文原本想起大軍直撲扶余城,來一招釜底抽薪,解決了扶余城的糧草,讓大唐的二十萬大軍斷了伙食,那麼這次的危機立馬得解。
但是又害怕卑沙城的事故重演,誰也不能確定,扶余城的糧草就是真的了?倘若大唐真的要進攻高句麗,運糧屯在營州豈不萬全?為什麼要放在扶余城這個邊境危城?
淵蓋蘇文此人生性多疑,是優點也是缺點,如果沒有卑沙城事件,他估計就已經出兵了,可現在卻踟躇了。
仔細考慮了一下,正面李績的大軍不能不防,萬一扶余城是李績故佈疑陣,等到高句麗抽出實力中計扶余城的時候,李績趁機拿下遼東城呢?
所以思慮再三,淵蓋蘇文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驅虎吞狼。
派出使節去說服契丹、室韋、靺鞨三族,告訴他們扶余城有無盡的物資,讓這三頭餓狼瓜分了扶余城,如果他們害怕得罪大唐,完全可以假借高句麗的旗號,到時候好處是他們的,惡名由高句麗來擔。
這樣的計策,跟大唐借兵滅高句麗可以說異曲同工不謀而合,按道理來說,這三個小國根本沒理由拒絕這麼大的餡餅,只是淵蓋蘇文不知道的是,大唐已經先手一步,高句麗想要說服契丹等國,怕是難了。
契丹部落正在緊鑼密鼓的調動聚攏軍隊,高句麗使臣來到的時候還十分不解,不過並沒有打聽出什麼,只知道下面的百姓說是有大生意要做。
當他見到契丹王,說起劫掠扶余城的時候,契丹王暴怒,差點直接推出去砍了高句麗使臣,被旁邊的手下死命勸住,說大唐乃是契丹最好的朋友,怎麼能這麼幹?
高句麗使臣懵了,心說契丹部族一向好戰勇武,什麼時候開始講究師出有名這些禮節了?當年扶余城在我們高谷麗手中的時候,你們好像沒少來打秋風吧?
契丹王手下還是有幾個能幹的文官的,現在契丹聚兵瞞不住高句麗人,但沒人知道我們是去打高句麗的,目前還不能暴露目標,萬一影響了杜將軍的謀劃,契丹吃罪不起,只能先假意答應,契丹王冷汗直流,還好沒殺使臣,差點釀成大禍。
於是重新把高句麗使臣請了進來,好言解釋,說扶余城這塊肥肉契丹早就眼紅了,外面正在召集兵馬磨刀霍霍本就是為了吞獨食,不成想被高句麗發現了,既然這樣,那就兩家合作好了。
高句麗使臣大喜,怪不得契丹王之前這麼動怒,原來是這樣啊,契丹這群蠻人胃口真大,連大唐的城池都敢獨吞。
最後順利跟契丹王達成一致,約定跟室韋等部族一起動手。
而隨後在高句麗使臣說服室韋的時候,又出了變故,室韋大首領一心掛念從大唐賺個長久的利益,並不在意這些一夜暴富的劫掠買賣,所以心裡是不願答應的。
但是為了不暴露自己調兵的意向,室韋跟契丹一樣,聲稱要獨吞,兵馬都準備好了。
高句麗使臣苦勸不住,這怎麼行?別再沒打下扶余城呢,契丹跟室韋先幹起來了。
於是提出一個條件,想借助高句麗的威勢壓服室韋,說高句麗出兩萬大軍領隊,其他部族領兵跟隨,扶余城是大家的,誰都不準獨吞,最終室韋大首領假意不滿的屈服,同意平分。
而高句麗使臣讓人傳訊息回去,要了兩萬帶隊的兵馬出來,淵蓋蘇文同意了。
前面兩個小國同意了,可到了靺鞨的時候,這位高句麗使臣話都沒來得及說呢,就被靺鞨大首領一刀砍死,人頭送回了高句麗。
同時還附帶了一句話,高谷麗想要靺鞨幫忙,那先讓大對盧淵蓋蘇文親自過來道歉再說別的。
道歉?道什麼歉?別說高句麗使臣隊伍,就是淵蓋蘇文自己都不知道哪裡得罪了靺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