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書生,說什麼喪氣的話,難道我不是人呣。”一陣話語忽又響起。
文基耳畔聽得分明,急忙抬起頭來再看,果然看見一位手提竹籃的樸素村姑出現在面前,正是觀音大士所變化哩。
他心中不禁大喜,連忙道歉道:“在下失禮,在下失禮……萬望姑娘不要見怪。”
觀音大士覷見文基十指滴血,不禁心生憐憫道:“你這書生,儘管在這裡刨泥沙作甚?”
“姑娘有所不知:在下身受重傷,被困在這結界裡無法出去,因念著母親正在受苦,這心中便有萬分不安,所以就想在這裡刨開一個洞來,然後從這洞中鑽出結界去。”
“呵哈哈哈……你這個書呆子,真是心急發了傻啊。“觀音大士口頭調笑,內心卻被文基的悲壯之舉感動,便哀憐道,”你知道這地有多深嗎,就憑你一雙手也能夠刨穿了它?”
“不管這地有多麼深,只要在下不停地刨不停地刨,總會有刨穿它的時候。”文基信心十足道。
“唉……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大概說的就是你這種書呆子氣的人吧。”觀音大士不無傷嘆道,“只怕你這十根手指頭都刨斷了,也刨不穿這地啊。”
“姑娘說的是,可是看著母親的魂魄被妖道奪走,生生在那裡受罪,而作為人子的卻不能盡一點心力,這心情比刨斷十根手指更是叫人痛苦難受。”文基思起母親曾受之苦,淚水盈眶,忽然懇求道,“在下被困在這結界裡,能遇見姑娘真是老天可憐見,不知姑娘可否指出一條道路,讓在下走出這結界?”
“你這書生,左一個‘結界’右一個‘結界’的說個不停,可是我一個村姑家也不知道這‘結界’是什麼意思,我在這海島上居住了二十多年也從來沒有聽說過。“觀音大士佯裝驚訝。
聞聽此話,文基頓時墜入五里霧河,一片茫然道:“難道結界已經解除了?”
“我不知道什麼結界不結界的,如果你想離開此地,我倒是可以給你指出一條路徑。”
“如此多謝姑娘了,請姑娘指點迷津。”文基儘管疑竇重重,但此時不願細思,只想儘早離開此處,於是他叩首請求。
“你就順著這前面的路往東邊走,走到盡頭便有一片森林,森林穿過去後便有一帶高山,高山翻過去以後就出了這座海島了。海島沙灘上有一個渡口,到那時你想到哪裡去便可以到哪裡去了。”觀音大士遙遙指向遠方,遠方果然顯出黑壓壓的一片森林。
觀音大士本是玉虛宮十二金仙之一,靈山大悲觀自在菩薩,道行神通廣大,手指之間便點化出一條道路,一片森林,一座高山和一處渡口。其實她是擔心文基繼續留在此地,會一直傻傻地刨洞半載,因此才想出此策,便是叫文基在不斷的長途跋涉中消磨掉這半載時光。
此時文基一來元氣大傷,身心虛弱;二來極想盡快走出結界,因此一時難分真假,反而感激零涕,不停地叩謝道:“多謝姑娘指點,多謝姑娘指點……大恩大德,在下永生不忘。”
“不過——你此去要小心些:一定要按照我指的路徑行走,千萬不可走偏了方向;如果走偏了方向,只怕你就走不出這座海島了。”觀音大士為防止文基急功冒進,又設下一層機關。
文基老實的應諾致謝,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準備騎坐上金頭碧麒麟趕路去。
觀音大士叫停道:“此去路途較遠,我這裡正好還有一個大饅頭,原本是自家準備的田間午飯,就送給你途中吃吧。”話落處,從竹籃裡取出一個藍布包裹的大饅頭,遞給了文基。
這大饅頭正是牟尼佛祖賜送的金丹,由觀音大士施法變化,但文基如何知曉?他千感恩,萬道謝,然後接過大饅頭放入了懷裡,恭敬地向觀音大士行過辭禮,爬坐上金頭碧麒麟,一拍金頭碧麒麟的頸項,急律律朝東邊道路上行去了。
注視著文基的背影越去越遠,觀音大士不禁悠悠嗟嘆道:“這譚文基明知打不開結界,可還是要用雙手來刨它,看他十根手指都已經刨出血來了也渾然不顧,真是難得的一片孝心啊,我本慈悲為懷,怎麼忍心看著他在此傻乎乎地刨洞半載,只有使出這個方便的法門,讓他每日懷揣著希望行路去吧。”
嗟嘆一番後,觀音大士復化作小海鷗飛離了淨塵結界,直趕往東土曲阜大成府,向孔聖人說明緣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