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燕跟溫超約定好反攻的時間,然後帶著解開了穴道的周輝,在吳滎等超人的幫助下,潛入天坑道,接收,整頓,改編部隊。天楓果然如吳滎所言,歸還了周軍所有的裝備和糧草輜重,並約定好合擊陳鯤的時間。
“殺!”汪洋大海一般,天風和周軍,從三個方向,湧向陳鯤的大營。
戰事沒有任何懸念,以有備打無備,人數佔優,丹霞幫超人又被璃鳳超人所制,且周軍因仇恨而爆發的超越常規的戰鬥力,幾乎一戰將陳鯤部徹底殺了個乾乾淨淨。
在戰局差不多確定了時候,白朝哥知趣地撤回天楓境內,並嚴防死守,防止周軍乘勢將他也收拾了。因為有吳滎解說天楓是被丹霞幫超人逼迫才配合陳鯤,所以周飛燕並未深責白朝哥,派人給白朝哥鬆了一封信,說是願意不究前責,從今互不侵犯。
周飛燕這樣做,是因為她想借陳國兩路大軍皆滅的機會,一舉滅掉罪魁禍首陳國。
吳滎對周飛燕的這個想法,不但不反對,反而願意輔助。說是既然陳國已經背叛了璃鳳,當然要付出代價。
周飛燕重新整兵的時候,王庭的嘉獎令就到了。當然獎勵的不是剛剛發生的這一戰,而是高遠風和雲晟的那兩戰。因為王庭以為徵東鎮東兩軍已經覆滅,任命周飛燕為新的徵東軍統領。
周飛燕正不知道如何定位這些收回來的大軍,可謂瞌睡遇上枕頭,大喜之下,將所有人全納入徵東軍麾下,分為直屬旅,溫超旅,魯泰旅,周輝旅和皇甫繼旅五個旅,幾乎都滿編,一旅一萬人。
哦,不是皇甫繼旅,是石繼旅。皇甫繼收到了龍雲逸的家信,不敢不聽。
周飛燕上書報捷之後,決定抓住戰機,不等陳國做好防備,立即進兵。周輝、魯泰不消說,積極請戰。可溫超、石繼卻有點出人意外地像是貪生怕死,爭奪輜重官的職位。
周飛燕對兩人的行為感到大惑不解,但也不強求。行軍打仗,最忌將帥離心。乾脆讓溫超坐鎮雁湖,接應徵北軍,命石繼為輜重官,只帶著魯泰和周輝先行出發。反正三旅也有三萬人左右,差不多夠了。再者,飛鷹傳書高遠風,請他同時進兵,分散陳國的防守兵力。
高遠風接到周飛燕的傳書,跟郭禮斌商議之後,留下高飛的海陽旅鎮守渤海,寧衝的海陰旅繼續救災,並保持大軍和海陽之間的補給通道安全,其餘各旅,水陸並進,沿海岸一路向南,攻略而進。
勸降吳銘甫,在郭禮斌看來是高遠風做的最為合算的一樁生意了。招降變了味,變成了清洗,清洗難以跟吳銘甫一條心或者有陳王室背景的陳軍將官。將這些人清洗出去以後,吳銘甫的大軍搖身一變,成了高遠風的鎮東軍。陳軍被俘的近三萬人,有兩萬多換裝了,而且還在不斷地收攏跑散的殘兵。
其實清洗出去的將官人數沒那麼多,但他們的親衛及其直屬,暫時還不能放心收錄,先安置在俘虜營以後再說。陳亡之後,再來考慮他們的去留。
高階戰力有璃鳳超人護駕,行軍打仗有吳銘甫、牛棣,後勤保障和論功行賞有華仲翳、李大錘等,高遠風名為統領,實則無所事事,每日裡不是跟郭禮斌下下棋,就是擇地修煉和躲起來學習‘仙術’。
郭禮斌看得暗暗稱奇,忍不住問道:“你就不怕他們行差踏錯,誤了你的大事?”
高遠風笑道:“太尉大人,請實話實說,你覺得我的軍事才能能勝過吳銘甫他們嗎?呵呵,從年前我離開高家堡開始,很多事,我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第一次當旅將,第一次當郡守,第一次指揮大戰,而今更是第一次統領如此規模的大軍。
說直白點,我是外行。我一個外行去指手劃腳,您覺得能比吳銘甫他們做得更好?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跳脫出來,不但不會誤事,反而學到更多,在軍旅上的進步也更快。”
郭禮斌不得不承認高遠風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依然不贊成,“你就不怕尾大不掉,屬下許可權太大,將你架空了?”
高遠風道:“我的無為和道家的無為是有區別的。道家所謂垂拱而治,覺得讓屬下和子民少受些掣肘,事情會辦得更好。是將希望寄託在教化上,認為屬下和子民都能自覺自願地忠於朝廷。
我不一樣啊,我放權,並未放給一人,而是眾人,讓他們去公議。一人計短,眾人計長。那麼多內行人公議出來的方案,難道不比我個人想出來的方案更優?
其二,在他們意見不一時,我保留了裁決權。”
郭禮斌撇撇嘴,“你還不是每次都同意多數人的意見,也沒見你自己做出有個性的決斷。”
高遠風哈哈大笑,“那是我懶,當然也是拿不出更好的見解。但是,真要跟我心中的理念相悖時,我不會那麼好說話的。看起來我丟得很徹底,不滿您說,我留有後手,就是他們的也一舉一動,都在我的監視之下。”
郭禮斌怔住了,這憊懶小子的懶辦法,未必不是一種治軍治政的良策。掌握動態,掌控方向也就足夠了。事事插手,確實是一種掣肘。郭禮斌暗自苦笑,還準備培養一下這小子呢,不想卻先被他教育了一通。
因為高遠風不是個刮地三尺的性子,又因為吳銘甫本是陳人,所以鎮東軍所過之處,對貧困百姓幾乎秋毫無犯,徵糧也只選擇那些家有餘糧的富戶和官紳,並且不會讓人家傾家蕩產。再加上吳銘甫熟悉陳國各地守將的底細,針對性或遣親兵勸降,或讓超人暗殺。所以鎮東軍的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自北而南,很快貫穿陳國東部全境。
高遠風沒有考慮先奪永安,他想把這個功勞讓給周飛燕。然而周飛燕卻遇到了麻煩,一路進展極為不順。陳軍抵抗頑強不說,後勤也出了不少問題,大大地拖慢了徵東軍的進度。
抵抗頑強,殺伐就狠。殺伐越狠,仇怨就越大。陳國敗軍寧願將糧草一把火燒了,也不留給周軍。民間已被堅壁清野過,周軍搜刮不到足夠的軍糧,於是就只有寄望於補給線了。
陳昌郡郡城,周飛燕煩躁不已,“左封,再次飛鷹傳書給石繼,問問補給怎麼還未運到?貽誤戰機,別怪我軍法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