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義走後,松和北城一艘小船慢慢橫江而過,划向南城。
悠悠盪盪進入南城的時候,剛好天亮,水門開啟。
船內,有人傳音,“確認皇甫義夫妻兩走了吧,可別看錯了。”
有人回應,“絕對錯不了,我跟他們打過不止一次交道,熟悉得很。主上想法調走皇甫義夫婦,給我們創造機會,千萬別再失手了,不然回去無法交代。”
第三人乾脆傳音都不用,直接出聲,壓低聲音笑道:“皇甫雄和皇甫義的大弟子確定都在東灣別院,高遠風手下也就將近三十個左右的低階超人。何況偷襲狀態下,他們來得及靈氣共振嗎?呵呵,這都失手的話,老子自絕於此。”
有老成一點的警告道:“別大意,這高遠風搞出過不少鬼祟事件。當年他還不是超人時,就殺過天鷹宗的超人。都給我小心一些,真正得手之前,輕忽不得。”
這人大概是為首的,此言一出,其他人紛紛應諾。
天微亮,城內碼頭上還少見人蹤,只是偶爾有一兩個夜裡住在船上的船伕,睡眼迷離地上岸去買早點。
小船上的超人靜靜地觀察了一會環境,待為首的手一揮,然後絡繹上岸,共有十幾人,裝作趕夜路的疲憊模樣,稀稀拉拉地朝城內走去,方向是東城門。高遠風今日將從東城門出城,起程潛往渤海。
走了一段之後,為首者猛地站住腳步,他發現不對勁,這段街道兩側鋪面居然沒有一家開門,且前後很遠一段距離都沒人。
就在此刻,無聲無息的神識利箭,朝功力較高的幾人激射而來。不等為首者之外的人反應過來,好幾人瞬間吐血倒地。更恐怖的是,神識攻擊並未停止,更兇猛的攻擊接踵而至。
高遠風在東灣別院的時候,曾經讓超人們儘可能找出最佳搭檔組合。人的神識(意念波)頻率,各有不同,相近頻率的人,共振會更容易,威力也更大。今天圍殺這些超人,高遠風這邊並非對方所料的只有三十幾個低階超人,而是達到恐怖的五十多個,並且由頻率相近的人組成八個組合。
一次八支超強神識利箭,連續兩撥,對方無一不中招。即使沒被神識利箭一擊致命,隨之而來的靈氣利刃補刀,也將這些人斬殺得乾乾淨淨。有柳七、黃西河、洪虹等親自出手襲擊,而這些人裡沒有控靈期,功力最高的不過是一個化靈期,結局也就一瞬而決。
不過這批人最低的也是神府期,可見對方對高遠風還是很看重的。
可惜他們以為自己已經儘量將高遠風這邊的實力往高裡估計了,卻不知實際上依然差得很遠。高遠風五十幾人,或整體或部分,就從未間斷過神識共振的修煉,因為這種修煉跟個人自我修煉相比,效果要高得多。
有隱藏資訊之術,不虞洩露**,還能增強效果,所以高遠風身邊超人們的日常修煉基本上離不了神識共振。
一大早,跟柳七、黃西河等人做日常功課的時候,高遠風、羅玉雪、柳七這個組合無意間發現了這撥超人。如此組合卻沒有通告自己或松河城郡守府,又成群結隊,根本不用考慮,必是針對自己而來。
想到昨夜皇甫義夫婦的離去,高遠風好笑,原來當時突然有點微微不安的原因竟是在這裡。
既然如此鬼祟,那就別怪自己了,不管是不是針對自己而來,先殺了再說。高遠風對熟人堅持不先負人,但從來不會偽善到對自己有敵意的人也不先負人。
實力碾壓還採用偷襲的方式,一是高遠風
(本章未完,請翻頁)
和柳七等從來不講什麼高手的虛偽風度。二是不想給松河城造成破壞。第三,最好是無聲無息不讓人知道,給這人的後臺製造一些神秘感。還有,高遠風不想將這些的面容打爛了,以備查證來歷。
戰鬥結束,分出一些人各提一具屍體,飛快地消失於街巷之中。其他人則分頭去解開街道兩側室內居民的昏睡穴。松河城的居民,無人知道他們頂禮膜拜的超人級高手,竟是無聲無息地於他們近在咫尺地方瞬間死去十多個。
今次的襲擊高遠風沒有參與,對戰鬥過程也不關心,只是吩咐回來的超人們,“畫下他們的畫像,留下可能追尋線索的物件,就碎了喂松河鯉魚。早餐後,按原定時間啟程。”
柳七應是。黃西河笑道:“以後我可不敢再吃松河鯉魚了。”
高遠風嗤笑,“松河一年淹死多少人,您老的不敢,晚了一點吧。”
洪虹呸了一聲,“你們能不能別說了。”昨夜才吃過,被黃西河高遠風一說,無形中覺得噁心。
幾人哈哈一笑,跟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護靈車隊繼續上路。松河城的平靜,讓某些等待訊息的人驚奇不已,而後惴惴不安。
幾天之後,天楓、元武,和原周國交界處,接近雲晟去年大獲全勝的地方,天楓到周國的官道上。吳銘甫派遣的押送天楓王的小支部隊,正式跨過國界,進入周境。
吳銘甫得到祥媽等超人的輔助,採用高遠風的戰法,直取天楓國都,一戰而俘獲天楓國王。允諾不會殺他而是仿陳王、呂王、邑王的例子,送他去璃京當一個閒散王爺,條件是讓他傳旨天楓全國,命令所有軍隊無條件投降。
天楓其實也有一些外來的別有用心的超人援手,但估計錯了吳銘甫的戰法,誰知吳銘甫打仗竟是跟張戎駿完全不一樣,所以他們基本都分佈在天楓各軍裡準備幫天楓軍抵抗吳銘甫。等到吳銘甫派一支精銳一戰而下天楓國都時,天楓已軍無戰意。他們迴天無力,不得不另想他法。
張戎駿對此也是目瞪口呆,滅周之後,軍隊還在休整,那邊吳銘甫已經滅了一國,比他輕鬆無數倍。
收到夏官府的飛鷹傳書,開啟一看竟然不是公文、軍情,而是吳滎、拓跋長空、郭禮斌、曹慎等人聯名的一封書信。思索再三,相信曹慎不會算計自己,於是決定依計行事。
押送天楓王的鎮南軍小隊,並未捆綁或囚禁天楓王及其一家,說是押送,更像是同路而行。
剛過邊境不久,前面塵煙大起,看旗號,竟是大將軍張戎駿及其親衛隊到了。
鎮南軍為首的衛尉趕緊讓道行禮,雙方的級別相差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