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日子裡,魏軍預計的晉軍即將發動的攻勢,卻是遲遲沒有到來,相反晉軍在布好營寨防線後,諸葛亮竟開始帶領士兵平整土地,準備在五丈原外的關中平原上進行屯田。
這讓一些本來雄心勃勃想要立功的將領憋不住了,最先質疑的便是魏延。
他聽說當初殺了自己主簿劉馥的司馬懿又回來了,不由得摩拳擦掌,想要領軍突破五丈原,向司馬懿報一箭之仇,結果諸葛亮的舉動,讓魏延如同澆了一盆冷水,於是這天他忍不住找到諸葛亮道:“丞相,難道不打五丈原了嗎?”
諸葛亮出聲道:“現在看起來,不打反而更能牽制魏軍。”
“魏軍早已經建好營壘,等我們前去攻打,要知道五丈原地形險峻,即使我們有攻城器械,打破的也不過是些外圍營柵,面對壕溝深谷,騎兵施展不開,只能用步兵硬打,即使付出很大損失,也未必能達成目的。”
“要是我們實力損耗太多,魏軍便會趁機反擊,到時候我們若抵擋不住,長安防線反而會陷入麻煩。”
“魏軍司馬懿那邊,估計也是看到了這點,有恃無恐等我們打進去。”
魏延聽了,不甘心道:“難道就這樣對峙下去?”
諸葛亮輕搖羽扇,“自然不是。”
“魏軍要在五丈原維持兵力,需要糧食數目不小,即使漢中源源不斷補給,也未必能支撐的住。”
“所以他們的解決辦法,一是在五丈原到漢中的這塊地區屯田,但這條通道處處山地,種田並不容易,這麼做也只能維持個一年半載,他們就不得不縮減兵力了。”
“這段時間裡,他們肯定也會想方設法破局,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繞開五丈原,尋找並打通能進入雍涼的通道。”
“我估計,他們會在五丈原東兩側數百里甚至更遠的的秦嶺位置尋找突破口,同時派遣小股部隊探路騷擾,襲擾我們後方。”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就要有勞你們幾位巡視保護秦嶺山脈,阻止魏軍的行動了。”
魏延這才明白過來,當即領命,諸葛亮又叮囑道:“秦嶺東起商雒,西盡汧隴,東西八百里,極為險峻,古時又稱終南,可謂連綿不絕,天地之險。”
“過些日子,我會安排各位將軍帶兵士進入秦嶺輪戰,而山地作戰,需要經驗豐富的將領兵士,這一點上,文長可和儁義商量,他曾經打過黑山之戰,對此道還是頗熟悉的。”
魏延聽了,便即領命,找張郃請教去了,諸葛亮走出營寨,他其實還是對魏延藏了話,就是隴西從安定發兵攻打街亭,這條道路要好走的多,但魏郡那邊司馬懿肯定有所防範,魏延太過心急,很容易上對面的當。
現在最省力的辦法,就是守好五丈原相鄰的陳倉道,魏軍攻不破這兩處,就無法對長安形成有效的威脅,這樣下去,晉國便能背靠強大的國力拖死魏國。
諸葛亮望向南面連綿不絕的大山,心道這次對峙可能要數年之久,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返回鄴城和夫人相見了。
晉魏對峙在五丈原陳倉的訊息,在一個多月後傳到袁熙的桌案上時,彼時他已經到了東安,和劉基等人相見。
袁熙見距離上次自己離開,東安建設的越發初具規模氣象了,眼下也已經打通了好幾條適合的商路,附近千里地區的土產商品許多都在這裡進行交易流通,不由對劉基稱讚道:“敬輿做得好啊。”
“東安太守的位置,已經證明了你的能力,接下來我會另有安排。”
劉基忙道:“臣慚愧,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最大的麻煩,就是山越人聚居越來越多,開始出現糧食不足的問題,但臣對於農學之道所知實在是不多,屬下多為江東出身,精通農學的人也很少。”
“更為麻煩的是,東安周圍雖然荒地很多,但大都是山地,很難開墾。”
“而東安的貿易繁榮,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匯聚過來,這兩年已經由原來的萬餘人,暴增到將近十數萬人,這麼大的糧食缺口,海上捕魚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今只能從其他州購買,也不是長久之計啊。”
古時漁業發展受限,還有一個很大原因,就是魚肉對於現代人來說,雖然是優質蛋白質,但體力勞動真正需要的,卻是碳水和脂肪。
碳水就是糧食,脂肪就是肥肉,這才是保證人能夠做體力活的根本,所以漁業只能是副業,其搜依附的,必然是種植和打獵養殖這一整套的農學體系。
這個時代,江東的平均農學水平,其實是遠不如中原的,長江以南種植水平最高,被稱為魚米之鄉的地區,確切來說是荊州這個楚國故地,而江東沿海的農業,直到後世五胡亂華時,隨著中原工匠藝人南渡,水平才慢慢追上了中原。
當前的時代,尤其是東安地處後世的福建,農業環境其實相當惡劣,這也是後世當地人紛紛出海尋找活路的原因,而袁熙如今提前發展海運業,伴隨著人口增長,這道難題便提前出現了。
袁熙沉吟起來,說道:“沒有想到這邊人口增長這麼快,是我疏忽了。”
“我會調集農業官員,但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一個能統領大局的州牧。”
“農學發達的地方,最近的除了荊州,就是徐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