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登縣衙之內,呂將和張憲對面而坐。
看過趙檉的信後,呂將點頭道:“張軍長,既然王爺已經同意攻打涼州,我看趕早不趕晚,即刻行事方好。”
張憲道:“呂軍長有何妙計?”
呂將道:“原本我帶來天登一千騎兵,兩千步軍,加上張軍長此番率領的人馬,已經有三千騎兵,四千步軍,再算原本城內的降軍幾百,就算是強攻涼州亦能成事。”
張憲道:“涼州是古城,必然城池堅固,城防嚴密,三千騎兵不好攻城折損,四千步兵焉能攻得下城?”
呂將笑道:“原本我也以為如此,畢竟以往讀書詩詞都常現此地,乃古之名隘,但這陣子派斥候探馬刺探情報,卻是大失所望,見面不如聞名。”
張憲驚奇道:“莫非有何不同?”
呂將搖頭道:“大有不同,涼州古代乃名關大城,但如今卻是破敗殘陋,損壞之處頗多,除了城池還夠龐碩之外,別無稀奇,防備甚至遠不如卓囉。”
張憲納悶道:“這卻是為何?按理不當如此才對。”
呂將道:“其實也好解釋,這涼州城本來是我漢家王朝為了阻擋匈奴羌戎所建,一向被西胡恨之入骨,百多年前落入羌胡手後,沒有被毀掉拆除都算不錯,怎麼還肯修葺加固?這些歲月下來便自殘破不堪了。”
張憲聞言略微思索,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唐末天下大亂,代朝更迭,此地更是紛爭不斷,羌胡進進退退,進倒還好,退去的話再向東侵犯,涼州便如山般立在前方,為其眼中釘,肉中刺一樣的存在,恨不焚燬拆盡。”
呂將噓聲道:“就是這樣,何況西夏佔據河西沃野山原之後,掐斷絲綢之路原本行進的通徑,漢番走商之人只好往隴右青唐那邊過路,涼州便無了來往旅人貨物,銀財毫無進項,錢幣遲滯不通,不但失去了咽喉要塞的作用,更是失去了商路週轉的地位,長此下去,在西夏戰略東移的情形下,便愈發不受重視,乃到如今模樣。”
張憲道:“既然如此,行強攻便是,就不知涼州如今多少人馬守衛?”
呂將道:“我派斥候周遭打探,又遣細作入城查訪,大抵三千餘人罷了,裡又多有衰弱病殘,半數應為以前邊境退下來的傷兵養老。”
張憲眼睛一亮:“這卻是好辦了!”
呂將道:“張軍長可有好的破城之策?”
張憲笑道:“好卻沒有,這種地方哪裡來太多設計,不過還是強攻而已,但涼州城寬破敗,兵丁少弱,卻是可以建造箭塔掩護,想他一共才三千餘人,分到四城上面和門下,每一面城頭還能有多少?到時騎兵於另外三方遊走騎射騷擾,步兵專司一面箭塔掩蓋強攻,對方又能守護多久!”
呂將道:“張軍長這策使得,我雖然沒上涼州城頭看過,但想來並無床弩之類利器,那些軍械西夏本不會造,多為繳獲大宋,但也是要安放在邊境重鎮,這後方的涼州絕不能有。”
張憲點頭,想了想:“床弩肯定沒有,不過石砲之類東西可能存在,若有石砲,箭塔就得造能來回推動移走的,卻是麻煩。”
呂將沉吟道:“我看就算有,恐也年久不耐用,沒有專業的砲手,石砲根本打不準,只是威懾作用,他們人少,能分佈在每面城頭的不會足千,專業砲手都是以幾十上百計,涼州兵中肯定短乏,至於移動箭塔倒非難事,我觀涼州地勢三高一低,只從低的那面攻擊就行。”
張憲道:“如此事不宜遲,抓緊籌備軍械糧草,明日就往涼州!”
呂將稱是,二人分開動作,張憲整軍練兵,頒佈戰時紀律和功勞賞罰規定,呂將則監督打造各類軍械塔木,再準備糧草飲食。
趙檉不短錢財,軍中一向吃得極好,餉銀還高,下了卓囉後又是收穫一大筆,尤其牲口牛羊,隔三差五便宰殺了給兵丁吃喝。
這牛並非耕牛,而是犛牛,犛牛不能耕田,只用作馱拉重物,或者皮毛肉食與取糞草取暖。
當天晚上,天登軍中蒸起白麵大炊餅,燉了羊肉骨頭湯,還每人發下煮好的牛肉塊隨身儲藏。
軍兵們個個吃得紅光滿面,那些西夏降兵也同樣待遇,把肚子撐得滾圓,都心底暗道,原來宋軍待遇竟這般好,早知道就偷跑熙河那邊當宋兵去了,何必在這裡受窮困鳥氣。
其實西夏的伙食也不錯,但只限於邊境那一線重城,不過和趙檉軍中也是比不了的,至於天登這種後方之地,便是天上地下的分別了,平素一個月能吃到點肉就不錯了。
而呂將拿下天登後,幾乎每七天都有白麵炊餅、肉餡饅頭、牛羊肉等葷腥,且量大管飽,比原來的西夏天登軍摳摳搜搜強上幾倍有餘。
轉眼一夜過去,四更末五更頭裡再次造飯,吃飽喝得後,留一千步軍鎮守天登,剩下的浩浩蕩蕩出發,直往涼州而去。
天登距離涼州大概一百多不到二百里的模樣,這一段路程還算好走,兩邊雖然有山,但古路早就開闢千年,若是急行軍估計一天加上半晚的時間便能夠望見涼州城。
可張憲不欲疲軍作戰,便於天色大黑之時在山旁野外紮了營寨,然後第二日早晨繼續趕路,終於在午時之前到了涼州五里境內。
他撒出斥候去探訊息,沒多久回來報說涼州四門未閉,依舊有人行往。
張憲笑道:“居然如此麻痺大意,城外周圍都沒有探聽訊息的巡兵嗎?”
呂將道:“之前我派人去裡面打聽,聞得這涼州有一主兩副三個西夏將官鎮守,倒不應該如此隨意疏忽。”
張憲道:“我帶騎兵先趕過去看看,若能直衝城門就趁機拿下,若是不能,也好遊走,讓他們無法派人往別處報信。”
呂將想了想點頭,他們此番共帶來三千騎兵,三千七八百步兵,圍城倒不夠,但遊走威懾對方外出報信卻還是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