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
數朝京會,史之名都,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自六朝始,從金陵到建康再到江寧,這座長江旁的巍巍大城,不僅是江南最雄城,甚至曾一度成為過天下第一大城。
從楚威王於石頭城築金陵邑,到孫權建都,到衣冠南渡,六朝金粉,聚古來興衰之事,曰天下繁盛文樞。
即便是在如今的大宋,東京龐大無堪,無論城池人口,還是規模都乃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但江寧也是隻差於東京的存在,旁城無法相比。
趙檉此刻正坐在秦淮河的畫舫之上,他身前擺了一張精巧的檀木小桌,上面有一壺酒,幾色糕點,他慢慢地飲酒,慢慢地吃著點心,細品著前方歌伎唱的清水調子。
昨日他檢視了一圈江寧城防,哪怕護城河後方,都加挖兩條壕溝,各種拒馬、鹿角、蒺藜、荊刺,幾乎遍佈城下,甚至水門處也各增了木柵鐵閘。
至於城頭之上,除了尋常的滾木擂石,青油石灰外,更是不缺重器。
江寧這種城池,自古至今,歷朝歷代積攢的守城防器無數,就算是趙檉查視之時都不由被震驚了一下,估計除了東京開封府,任何別處城池都沒有如此之多的防器。
而且有一些東西根本不是本朝所有,也不知都是哪一個朝代留下,甚至連名都叫不出。
趙檉震驚過後,便是沉默,這江寧備下的許許多多東西根本都沒用過,因為作為古來多朝的都城,很多時候敵軍打到了此處,便也就宣告河山破碎,大廈將傾了。
不少朝國都是直接降了,所有的準備都沒有派上用場。
除了這些防器之外,本朝的各種重弩,重砲亦是極多。
四城十三門之上,各都準備了床子弩和大型手弩,另外還有重砲。
這個砲不是火炮,歷史上最早的火炮是南宋時才出現,明時才大舉應用。
眼下這個砲,乃是特殊的投石機,極盡機擴槓桿之精妙,可以將石頭打出很遠,居高臨下之時,威力更大。
江寧城人口僅次東京,絕對不缺守城的力量,而且作為江南最大城,軍政中心之地,糧草更是無計其數,水源也絕對不缺。
江寧是曾經的王城,與東京一樣,有著內外城之分,如今又做了充分準備,趙檉絕對不信這種城池會在短時間被攻破。
其實東京也一樣,想要從外打破是極其難的,不說這種王都,就算是一些要塞重鎮,只要指揮得當,那麼短時間破城都基本不可能。
後世金兵南下之時,王稟熬守太原,足足守了二百五十餘日,若不是城中斷糧,還能繼續守下去。
可見這種城池倘若簡單破掉,都是內裡出現問題,或者從內部首先瓦解了,不然哪能就隨便丟失。
只是……
趙檉飲了一杯酒,聽著歌伎清水歌調心中暗想,方臘在外面倒是痛快好殺,說不得已攢下金銀無數,自家坐鎮這江寧繁華之地,卻只能望之興嘆,若不配合方臘一起殺殺,總感覺有些不太合適。
可江寧平靜,要如何殺?
江寧和杭州都是江南士族雲集之所,方臘殺了杭州,他怎麼也要殺殺江寧。
當時杭州的許多人可都是跑來了江寧,如今江寧的各方豪族世家彙集,倘真殺起來,可要比杭州過癮得多。
但,眼下真的沒有藉口打殺,尋常藉口朝廷不行,他也不行,只有趁亂,兵荒馬亂才殺得,不過方臘這聖公居然去打蘇州,不來打江寧,也實在是讓他內心不解。
趙檉嘆了口氣,再飲一杯酒。
整個城防事宜他都交給了王稟,他給王稟要來了兩淮宣撫司都統制的職務,名義上是和西軍都統制劉延慶平級的。
帶來的幾個人裡,若說誰對朝廷最忠心,那肯定是王稟無疑。
按照正常的軌跡發展下去,征討方臘後沒過多久,童貫便率領西軍疲勞之師前往北方配合女真攻遼,王稟隨去出征,接著十幾萬大軍敗於白溝。
隨後宣和七年,女真攻宋,童貫棄太原還京,撇下王稟為兵馬副都總管,統領宣撫司兵守太原,靖康元年九月,守太原二百五十餘日,軍民斷糧,城池陷落,王稟猶率疲兵巷戰,身中數十槍後,投河而亡。
這絕對是大宋一等一的忠臣,是大宋武將標榜青史的典範,所謂後來的中興四將,南宋七王,不說功過成就,單論這份家國忠義,除了少數三兩個之外,剩下的未必就及得上王稟。
將守城事宜交給王稟,趙檉是一萬個放心,不過可惜的是王稟忠於的是朝廷,而不是他秦王。
剩下的姚平仲和盧俊義自然是忠於他的,姚平仲上了賊船,徹底繫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盧俊義也沒的說,乃真大師兄也。
至於折可存這個人卻不好講了,雖然在軍事方面有天才,但畢竟他死的較早,後來折可求被金兵用家眷威脅投降時,他已經去世了。
趙檉不知不覺間把一壺酒全部喝光,看著前方歌伎,淡淡地道:“唱泊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