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從喊冤,說那確實是陳同知府上的侍從給他的,裡頭有十五兩銀子,但這個是因為有一次陳同知身邊的侍從外出辦事時,少了點錢財,幫忙遮掩了一下。
十五兩銀子,買了題目,聽起來怎麼都不是一個很真實的事情。
可是證據確鑿,就是那隨從再怎麼狡辯也是無力迴天了。
案子到了這裡,怎麼看都有種脫了褲子放屁的感覺。
為何這些人要繞一個圈子呢?
就連黃大人的那位如夫人,她很受寵,甚至能夠自由進出黃大人的書房,就是衙門,那也是時常送東西過去的。
她想要點什麼題目不可能?
連身份都已經幫著遮掩了,作為主考官,只要漏出一點點東西,就已經是足夠的。
但目前查證下來,確實是如此。
說道陳同知,當時還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陳同知原本是喊冤枉的。
他確實是給自己家的親戚開了方便之門,可沒和其他人一樣把考題洩露出去。
陳同知原本是喊冤的,可又不得不將門開啟,讓衙差進來搜查。
沒想到最後真的在那位侍從屋子裡搜查到東西。
這個審訊結果,蕭元祐自然是沒辦法對燕郡這些官員有什麼處置的權利。
只是將所有的東西,用白話寫的清楚明白,務必讓皇帝老爺明白。
同時又請他督促吏部趕快派下人手來。
燕郡經過這一次事情,上到知府,下到知縣小吏什麼的,太多太多的空缺,這還是他沒下狠手去查,去治理,否則,空缺的官員還要多。
到時候,整個燕郡的運作那就要停滯了。
京城裡,皇帝老爺收到蕭元祐的摺子震怒之餘,也是暗自頭疼,頭疼過後,又是靈光一閃,這樣大的案子,被養子給一窩端了。
雖然說兒媳婦受了傷,可到底案子查清楚了。
考題,不論如何,都是從黃大人還是陳同知手中漏出去的,但是同時大家又有一個疑問,說起來黃大人和陳同知並不是微末小官,家中也是有恆產的,根本就不可能為了那麼點銀子葬送了前程。
只是,這事情已經鬧起了學子們鬧翻了天,聯名上書要強求朝廷嚴懲罰那些洩露考題的官員,不要讓朝廷的科舉成為一個笑話。
事情,是沒辦法也不可能輕輕揭過去了。
皇帝老爺一個五百里加急將回批的摺子送到了蕭元祐的手中。
同意蕭元祐在摺子中的所請,同時吏部已經派了官員出京,趕赴燕郡任職。
同時,皇帝老爺在摺子的末尾用硃砂筆重重的寫了幾個字:
“案情重大,足以抵消一百個案子,帶人回京,養傷!”
他怕蕭元祐不回來,特意加了兩個字“養傷。”
這就是魚餌,不怕蕭元祐這魚不吃鉤。
真是的,好好的京城不呆,一定要帶著家眷去北地,要是在京城,兒媳婦哪裡會受傷呢?
也不知道他的小金孫如何了。
皇帝老爺恨不能第二日天一亮就能見到蕭元祐一家三口出現在皇城裡。
且不說皇帝老爺的日思夜想。
這邊辛夷的傷也終於好了起來。
蕭元祐先是瞭解書生們告舞弊的案子,最後才提審了黃夫人。
就是為了能夠讓辛夷在一邊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