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海南北狹長,形狀略似“S”型,雖然稱為海,其實是世界最大的內陸鹹水湖。
其湖岸線全長約七千公里,相當於世界湖泊總面積的七分之一左右。
湖中被許多島嶼和淺灘隔開,越往北,水量越少,南部是深水區。
裡海和帕提亞接壤,從東往西,穿過其橫向的湖面,又可到達亞美尼亞東部邊境。
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兩側山地起伏,漢軍勞師遠征,想橫渡裡海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所以聯軍雖然看出裡海的重要性,但他們選擇在裡海以南的區域,帕提亞境內佈防,以應對有可能潛入的漢軍。
不過,裡海的難渡是相對的。
趙安稽麾下的漢軍,組建數年,卻是專門以特殊環境來作為訓練方向。
他們平時以華山為攀援目標,出入絕壁,想在裡海兩側的山地通行,難度並不大。
而早在最初和帕提亞接戰,掘開白砣石水壩的時期,霍去病就開始為後續戰事做準備。
裡海也在那時候進入了他的視線。
此刻,夜色初降,霍去病率眾來到裡海東岸。
隨行的有復陸支,姚招,囂旗勝,公孫弘和白南妤等人。
夜色中早有一支五百人的漢軍,等在這裡。
上次趙安稽,趙破奴等人統兵從裡海往南,進入帕提亞。
當時的米特里達梯曾透過神力,映現看見有一支漢軍從裡海方向,進入帕提亞。
他們以為漢軍選擇那條線路,是因為夠隱蔽,潛入帕提亞境內更方便。
其實並不是,而是為了藏兵。
當時趙安稽的副將帶著一小支隊伍,就此在裡海東岸蟄伏下來,開始對周邊展開探查和佈置。
有一部分苦練泅渡的漢軍,就是這些留在裡海周邊的人。
在附近探查,需要水性好的人。
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普通軍伍很難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蟄伏在缺少供給的野外。
但長時間接受訓練的野戰人員卻可以,打西匈奴時他們就有過類似的操作。
霍去病此時才過來,但先頭部隊,已在裡海準備了長達一個月。
“侯爺,這附近有許多土著部族,圍繞裡海而居。”
趙安稽的副官莊定身形頗為瘦小,但身手靈活如猿猴,攀山越嶺是把好手,早年獵戶出身。
漢軍在野外,挖煙道不冒煙的方法就來自於他。
他穿著一身短打,為了便於行動,沒穿軍服,和霍去病等人匯合後,負責在前帶路。
“趙將軍已經到達了既定區域。”
前行中,莊定說道。
他口中的趙將軍就是趙安稽。
公孫弘在一旁隨行,暗忖:大司馬麾下各路將校,和帕提亞聯軍交鋒,但最近半個月一直沒有趙安稽的訊息,原來是被派到這裡來了。
公孫弘也和其他人一樣,不知道霍去病這次的奔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