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學派的人在聽過餘穎的琴聲後,能聽出來她的心聲,過去的事情已經成為歷史,過好當下就是。
這一點令學派的不少人感覺是很合節拍,既然人家不稀罕,也根本不會給與,那麼就不要那種愛。
愛(包含了愛情、親情、友情)的確是人類情感中最重要的存在,幾乎每個人都需要。
但即使是最最牢靠的親情,在獲得時,也是需要有緣分的。
沒有緣分。
不管是母愛,還是父愛。
最終都有可能,所謂的愛得不到。
就如同林英的親爸媽,就沒有給與他們共同的女兒,家人之間的親情。
但林英這些年過去,並沒有消沉下去,反而努力學習,做出自己的事業來。
當然也不是這個學派所有人看好餘穎的,有人認為,餘穎這種缺愛家庭裡出來的人,並不怎麼好。
缺愛的人,很容易像飛蛾撲火一樣,投進感情的漩渦(主要是愛情),一個不好,就會人毀了自己,也毀了別人。
那種人之所以排斥餘穎,是因為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當事人想到得到愛,就不惜做出了很多錯事。
有學派的人,在加入學派,被另外學派派來的人給誘惑了,忘記了自己的立場。
他們會為了各種誘惑,出賣了自己所在的學派。
要知道學派之間,也是相互競爭的。
他們有時候課題是相互重合的。
那麼就牽扯到了誰先成功。
這是一個大問題。
知道別人的成果後,他們倒是不一定會抄襲。
但知道別人的思路,對研究中的人一定是有啟迪的。
甚至科學史上,抄襲別人而成為大科學家、大發明家的人也有。
餘穎知道即使整個社會排斥抄襲,但只要利益所在,那麼必然不能完全杜絕。
總是有人為了種種原因,走上歪門邪道,想要搶奪別人成果。
用間就是常常使用的策略,往往是成功的。
到了最後,有人想告,卻找不到證據。
比如說原主死後,事情只怕是就這麼含糊地混過去。
偏偏這種竊取別人成果的情況,被爆出來有不少成功案例。
其中就有不少就是缺愛的傢伙,為了所謂的愛奮不顧身,出賣學派。
那些案件中的受害者本人,往往找不到證據證明這是他們的成果。
因為對方也是有著一定的研究,無法界定是誰先研究出來的。
受害者們到了那時,不得不打掉牙齒和血咽。
要重新選題。
開始研究新的研究。
他們必須學會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心血。
縱然那些人後來被查出來是內鬼,被趕出學派,但心血被盜取,成果還是回不來的。
有人談到這個原因後,自然是有人認同,因為前面的榜樣太有殺傷力。
看到自己的說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那人微微一笑。
對所謂的親爸媽一點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