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海氏和離後,他就知道海家的女子不是普通人。
她應該不會讓她的兒子,就這樣遠離京城。
如今的事情證明,他的想法沒有錯。
他去看過海瀾的文章,的確是言之有物,是實打實的成績。
瑜哥兒知道這個訊息,有些受不了,想不到他的異母弟弟這樣厲害。
好在是,大家基本上不知道海瀾和侯府的關係。
海瀾兄妹很少到侯府來,最多是當成了一個有點關係的遠方親戚。
靳子瑜對海瀾兄妹有著難以言說的感覺,當初出事時,他已經算是一個知事的大孩子。
對於當初的海氏,與家裡的恩怨還是知道幾分的,甚至就是因為親孃的到來,最終導致海氏的離開。
如今的他,很明白海氏應該是為了避開侯府的人,才離開京城,那麼現在為什麼回來?
他很想讓海家離開京城,離得越遠越好。
躺在床上的靳子瑜越想越多。
但事實上,海家在京城紮下根來。
好在是海瀾結婚時,男方親長用的是唐王。
鎮南侯不好意思去當所謂的令尊,即使海瀾真的是他的兒子。
他還是要臉的,對於海瀾,他沒有出一文錢的撫養費,也沒有付出什麼精力,還抵上一大筆銀子。
種種狀況,讓他無法理直氣壯地坐下,成為海瀾的親長,要知道撫養海瀾長大的餘穎,根本就沒有來京城。
但靳侯爺還是想要去看看那個孩子,即使是遠遠看了一眼。
這個發現,讓瑜哥兒是說不出的沮喪。
連親爹都是惦記著海瀾。
太可惡了!
如果海家沒有人撐腰。
說不定可以依仗權勢把海瀾他們弄走。
可靳子瑜發現,如今海家的權勢比侯府高。
看上去海瀾只是一個七品小官,娶的媳婦也是隻是一家書院的山長之女。
按說是那種沒有什麼權勢的人。
但人家親孃是聞名天下的慧郡主。
還有唐王府做後臺。
怎麼看,也比一個已經漸漸遠離政治中心的侯府,更得皇帝歡心。
瑜哥兒有些不服氣,為什麼一個離開侯府的人,竟然活得比他好?
這麼一想後,他的病情有所變化,心情鬱結。
其實靳侯爺更擔心瑜哥兒會怎麼樣?
他有些怕這個兒子受到打擊後,一蹶不振。
他就和蕭氏說起自家的擔心,因為他發現大兒子太過在意海瀾。
蕭氏知道後,建議夫君給這個兒子好好談談心的,告訴瑜哥雖然比不上最頂尖的人,但他也很不錯的。
對於瑜哥敗在海瀾手裡,蕭氏倒是沒有著急生氣。
因為她知道,海瀾的親孃可不是尋常的女人。
有手段,有謀略,當斷則斷,能抓住對自己有利的機會。
同為女人,在她第一次親眼目睹餘穎後,就知道她不是一個認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