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羅馬有一億人左右,但漢人不過五千萬,且大半是小孩。加上各殖民地,也只有七千來萬。
所以呂布還要等,一是等各殖民地更為穩固,便可拉動更多的軍兵。
二是,他在考慮是先打羅馬,還是先打周邊小國。
先打羅馬的好處,只要打敗羅馬,周邊小國就能更為征服。
但壞處是,這些小國很容易搖擺。也就是說,極可能在旁邊來插一腳。
更可能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先打各小國,就得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前期也得各種資助,穩其政權才行。
兩種方案也是各有支持者,讓呂布難下決定。
與此同時,孫權也佔領了愛爾蘭島,有了根據地。
只不過距離太遠,訊息還沒傳到呂布這裡。
得知華軍還有遠洋大軍登陸愛爾蘭島,羅馬元老院自是大怒,要派兵格殺。
剛剛得到了大勝,羅馬高層也開始膨脹了。
吹得牛逼的華國,不值一提。
馬克裡努斯為轉移內部矛盾,當然也是同意。
司馬師和呂布之間的仇恨,馬克裡努斯是知道的。
因為司馬師自己向他坦承了,所以馬克裡努斯才能放心大膽的使用司馬師。
而司馬師有了軍功,馬克裡努斯也能夠再次賜封。
不僅升了司馬師為大將軍,還將他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了司馬師。
他兒女多得是,隨便嫁。
而這一次,卻是司馬師與其女同時出兵迎戰華國海軍。
海軍,羅馬同樣是有的。
而且有了司馬師帶來的運輸船為技術藍本,這幾年更是大造特造。
就算鋼鐵輪船造不出來,木製的也可以。
沒有重油作燃燒,煤炭還是有的。
而煤炭的挖掘,羅馬早就有了。
從愛爾蘭到洛陽有三萬公里的海程,如此遙遠的距離,想要傳信給呂布何其艱難。
所以,若無特別重大事件,孫權也是不會傳信的。
每一次遠洋,那都是特別辛苦的一件事情。
要知道,他們光是尋找這座島嶼,都是花了近半年時間才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