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也是無奈,就算當了一個君主,許多時候依然是無法憑心意自己決斷。
袁紹終於理解了高位上的難處,理解了當初天子的難處。
世家太頑固了,權力太大了。
如果他不依著這些人的想法來,他任何命令都發不出去,也沒人替他完成。
他是成也世家,敗也世家。
當初登高一呼,立馬就有大量世家依附,勢力迅速壯大。
可帶來的後果,就是得聽這些士族。
麾下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審配、荀諶、辛毗等等,哪一個不是士族大家。
他們每個人都代表著一個世家的利益,每個人麾下都有大量官員,根本就擅動不得。
不是袁紹剛愎自用,不是他難以決斷。
而是他根本就決斷不了。
如果他有一些變法心思,或者說要獨裁,下面的人立馬就能將他推翻。
任何決斷,都得迎合大部分人的認同方可。
如原來的他,只需要顧忌袁氏利益便可,根本不管朝庭國家人民。
現在立場互換,袁紹終於體會到了痛楚。
而如袁紹這般情況,幾乎所有的諸候都是相同境地。
就算是呂布,也同樣大受士族影響。
好在,哪怕他是後世人,也不會傻到現在就去變法。
因為沒有人比他更知道世家的可怕,因為司馬家,就曾經將偌大的魏國給奪走了。
所以,呂布的政策,乃是和諧發展,先穩定治下,再圖變。
所以,呂布才會大力發展教育。他要親自培養人才,只要給他五年時間,他就不懼世家。給十年,他就能夠隨心所欲變法。
這,正是溫水煮青蛙的至高境界。
到世家發現呂布勢力龐大的時候,世家已經難以反抗了。
有不服的,血腥鎮壓便是。
順著他,世家同樣會昌。不順著他,那就亡。
好在,呂布的情況還是比其它諸候要好很多。
麾下謀士少,世家和地方豪強給的利益足夠多,現在徐州也基本都是他的一言堂。
呂布的武功、才華,都是鎮壓這一切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許多產品進入研發之後,呂布開始靜下心來寫書了。
之所以要親自著書,那是因為他要推行簡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