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獲客成本不高,壞賬不高,收益不低,並且由於額度小,恰恰好滿足了監管的小標的人對人的要求。
大量P2P公司,在現金貸的第一波紅利中,賺的盆滿缽滿,當時做的好的公司,一個月的淨收益,是放貸總額的10%。
一頭是P2P吸納來的高額現金,一頭是月10%收益的現金貸資產,印鈔機開起來了。
很多現在還屹立不倒的P2P公司,都是趁著那個紅利期放現金貸,把自己P2P大額標的中的壞賬窟窿給填上的。
可以說,是底層人民的現金貸血汗利息,養活了很多表面高大上的P2P機構,以及那些享受著P2P高收益的所謂【高淨值人群】。
這是中產階級對底層人民的一次降維打擊。“
“現金貸讓很多P2P公司過得很滋潤,但好景不長。
因為現金貸本身小額短期高費率的特點,正常人是不會借的,你想想你會去找貸款公司去借1000元1個月利息15%的貸款嗎?
這種對使用者極為不友好的吸血產品,同樣也是對使用者階層的一次逆向篩選。
會借這種錢的,大多是用於虛榮消費,或者賭債,或者不良嗜好的低收入群體和大學生。
這部分人的一大特點是,不僅收入低,並且對於慾望控制和資金管理是沒有任何概念的,他們追求的就是消費的快感,最討厭的就是延遲滿足感。
所以他們一旦沾上現金貸,錢來的簡單,慾望可以立刻滿足,立馬就會大量消費,然後繼續借貸,多頭借貸,最後以貸養貸。
2016年7月,我對行業做過一次多頭負債排查,現金貸人群的平均貸款數量為3家;2017年1月,這個數字是15家;2017年7月,這個數字是,22家。
2017年9月,這個數字是,32家。
借款人的多頭負債正嚴重惡化,很多人已經實質性破產了,因為收入連每月的利息都覆蓋不了,要是被哪家拒絕下款,立刻負債鏈就會爆炸。
但奇蹟的是,沒有爆炸。
因為各大公司,都發現了現金貸的暴利,而自己原有的生意,和高利貸比,簡直是過家家的玩具。
於是千軍萬馬轉高利貸,巔峰時有將近300家上市公司以各種形式參與了高利貸,更別提各個中小公司,網際網路公司了。
他們的野蠻湧入,給那些原本要爆倉的底層人民續上了命,也給那些壞賬即將爆發的公司,接了盤。
大家繼續玩下去,但是流量的價格被炒了起來。
一個現金貸有效帶看客戶的成本,從15元漲到35元漲到150元,口袋理財關聯的XX白卡,最高時開到了300元,放一筆賠一筆,就靠續貸賺錢。
而各路貸款超市,某X60等,就是那個時間節點起來的,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陳默不禁驚駭道:
“這些簡直是商業奇才啊!!!
居然能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搞出那麼多彎彎道道來。
而且還能不暴雷。”
陸俊:
“轉折發生在2017年底,某公司上市。
某公司上市其實就是吃了這一波現金貸的紅利,早期他們的學生貸業務被認為不合規,差點完犢子,靠著高利貸續命,不僅賺到了錢,還成功上市,市值一度劍指百億美金。
然後他們遭遇質疑,其老闆在公開採訪時口述【不催收,就當做慈善】,在整個行業乃至全國,引起軒然大波。
一個做高利貸的,還敢這麼公開裝,簡直是穿了品如的衣裝。
然後監管突然出手,某店股價崩盤,整個行業開始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