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艘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摺合米數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船有四層,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最少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千人。
如果是運糧食,光是這樣的一艘船都能一下子裝四千噸以上,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因為木製結構,為了安全,載貨量一般不會超過理論的三分之二。
而朱瞻基的這艘船因為不顧載貨量和載重量的加固,實際載貨量還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重量和空間全部都用在了加固的水密艙和鐵條上了。
光是船體內外加固的鐵條,連在一起就有兩萬米長,重達兩百噸以上。
而這樣的船,這次一共準備了三艘,就是防止在路途中損壞。
能在這艘船擔任水手的全部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海軍士兵,他們只能在下面兩層活動。
船尾的三層和四層也都經過了改裝,變的更奢華和更舒適。
四層是朱瞻基和自己的幾個女人住的地方,因為鄭和也是太監,所以他跟朱瞻基也能住在一起。
為了怕幾個女人寂寞,也是朱瞻基為了享受,他在四層的甲板上還建了一個木製的十米長,五米寬的游泳池,天氣好的時候,還能用布幔一圍,在裡面游泳。
三層住的全部是服侍朱瞻基和傳令的太監,他們切斷了水手到船尾三四層的通道,不是緊急情況,根本無法到後面來。
原本他的兩個弟弟,朱瞻埈和朱瞻墉也被安置在這裡。但是這兩個小傢伙有些怕朱瞻基,加上宗室裡面也有好幾個十二三歲的小傢伙,所以他們兩個去跟那些宗室住一條船了。
船頭的位置沒有第四層,只有第三層,這裡也是整個船隊的指揮中樞,所有的重要命令都會從這裡傳達出去。
除了朱瞻基的護衛們,還有黃淵也住在旗艦前方的第二層,船開之後,其他人都閒了下來,但是他仍然忙碌無比。
後勤的安排是相當繁瑣的,整個艦隊分成了三大營,每個大營又分成七八個部分,整個艦隊的上千條船,被劃分成為了差不多三十個部分。
每個部分的後勤保障,船隻維修,資訊傳遞,都是非常耗費精力的。
除了他,內監的貿易團隊也依舊在忙,如今大批的運輸船隊還在寧波和泉州,他們現在的艦隊後面只有一小部分運輸船,這些船隊的安排,在每個地區的貿易數量,都需要他們這些人的安排。
除了他們,以孫林為首的諮情司,他們也開始忙碌了。在出發之前,他們在每艘船上都安排了聯絡的太監,負責監控每艘船的情況。
每一天,都會有資訊匯總到他們這裡來,他們需要對每一個資訊進行收集,統計,然後記載下來。
而這樣的工作,將會一直不停地進行下去。
孫林因此掌握的權力,又大了許多。可以說,孫林已經從朱瞻基收下的第三號人物,變成了第二號,僅次於太監總管金闊。
這讓李亮格外羨慕,他跟在朱瞻基的身邊的時候,原本一直僅次於金闊。但是金闊年紀比他大了二十歲,所以他才一直想要爭寵。
可是自從金闊從寧波回來以後,不僅帶回來了精明能幹的孫林,還又提拔起來了聰明伶俐的劉萬,這已經侵害到了他的利益。
如今他的外援就只有擔任寧波市舶司鎮守使的餘先,餘先才是他之前最受寵愛的太監,因為好色被打發到了寧波。
他原本的位置也十分穩定,但是自從那次做錯了事,想要插手外臣的鬥爭,結果被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他現在只能繼續低調,盡心服侍朱瞻基。他很清楚,金闊不去,他根本沒有機會再壓制孫林他們。
因為孫林的重用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像他一樣,只是依靠朱瞻基的寵信。
召集近身的將領,朱瞻基開了一個短會,佈置好了到寧波之前這三日的行程,他就沿著船側上方的通道回到了自己的豪華艙房。
劉承徽正在安排一眾侍女進行各種物品的歸置,船上顛簸,一些沒必要的裝飾物,都是收集到箱子裡面的。
馬欣對船上的生活感到十分新奇,這是她除了從蘇州到京城的旅程之外,第一次長途旅行,所以心情也很不錯。
看到朱瞻基回來,她雀躍地跑了過來,拉著朱瞻基的衣襟問道:“殿下,船已經開了,那些升帆的將士也都下去了,妾身能上甲板看看嗎?”
朱瞻基寵溺地說道:“去吧。船行顛簸,小心不要摔跤了。”
其他人都羨慕不已,但是她們很清楚,馬家如今備受朱瞻基扶持。光是外戚勢力這一塊,幾乎沒有人比得上馬欣,所以她們並不敢跟馬欣爭風吃醋。
(終於出海了,後面的情節我需要好好構思一下,如何在有些無聊的行程中,安排情節,讓大家看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