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叫道:“那更不能了。誰打架會先把脖子伸出去讓別人抓住了再打啊!”
眾大臣開始沒有敢插話,但是聽到朱瞻基這麼說,就有大臣忍不住跪下說道:“世子殿下英明,此話雖然粗俗,卻也是正理,請陛下三思。”
朱棣是個戰爭狂,遷都為的就是能靠近草原,跟蒙人一決高下。
但是他也是一個戰略大家,聽了朱瞻基的話心裡也被觸動到了。
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大臣,淡然說道:“蘇愛卿平身,遷都之議本就未決,現在只是考慮在北方建立陪都,方便我大明對草原用兵。此事……再議吧,眾愛卿請回……解愛卿請留步。”
眾大臣紛紛鞠躬長揖。“是!”
不應該是說喏?怎麼就說是。
朱瞻基有些納悶,自己也有些不明白這個時候大臣們應該怎麼說。
他卻不知道,自己在幾個主要大臣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已經在眾大臣的心中已經留下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印象。
年方六歲,就能跟皇帝侃侃而談,還說的有理有據。
當著幾十個人的面前,他也沒有絲毫畏懼,敢跟暴躁的朱棣講道理。
這個世子,在這一幫大臣面前絕對是稱職的啊!
大堂內,朱棣問起了朱瞻基的功課,看到今天的課堂作業,直接問道:“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這句話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朱瞻基用小孩子的語氣說道:“老師告訴我說梁唐晉漢周是唐朝滅亡以後,五個新的勢力,他們被稱作先五代,因為他們歷史不長,也不具備稱作朝的基礎,所以以五代相稱。”
朱棣嗯了一聲,收起了他寫的作業問解縉:“解侍讀,世子學習進度如何?”
“回陛下,世子聰慧,三字經已學三二。為了不讓他覺得枯燥,臣也同時在跟他講百家姓和千家詩,千字文。”
朱棣溫言說道:“世子年歲尚小,有些東西還不宜過早接觸,以後也不要讓不相干的人接近世子。”
“臣不敢,除了蒙學三百千千,不得陛下許可,臣不敢妄作主張。”
“地圖是怎麼回事?”
朱瞻基明白了過來,立刻拉著朱棣的衣角說道:“皇爺爺,地圖不是老師找的,是我讓餘先從天一閣找出來看的。”
“為何要看?”
“我要知道九州是哪裡啊!要不然怎麼算通了三字經呢!”
朱棣這才抱起了他,哈哈笑道:“那今天跟我說的話,也沒有人教你?”
“孫兒不讓人教,孫兒自己想的明白。”
“那就好!基兒聰明,可不要被有心人利用了。解侍讀退下吧。狗兒,擺駕。”
(繼續弱弱地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