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遷都 (第2/3頁)

朱瞻基面對眾人大聲說道:“立陪都是對,立國都是錯。”

朱棣臉上的笑容有些尷尬了,因為幾乎沒有人贊成遷都,所以他才採用迂迴戰術先立陪都。但是到了自己孫子這裡,竟然也說遷都是錯。

他輕咳了一聲,問道:“難道基兒捨不得應天府繁華?所以不贊成遷都?”

朱瞻基上了兩級臺階,靠在了朱棣的大腿上,望著他說道:“孫兒生於北平燕王府,自小在那裡長大。來應天后也一直在宮中,不曾去過市井。所以哪裡繁華孫兒並不知。”

“那為何不贊成遷都?”

朱瞻基大聲說道:“孫兒前段日子學習三字經,看過我大明地圖。自古以來,中原大地朝代更迭,除蒙元入侵百年期間,立都北方,再沒有其他朝代將國都偏離中原。吾雖生於北平,那裡是吾故鄉,卻也知道,那裡不適合當國都。”

在這個時代,再也沒有誰能比他清楚定都北平的錯誤。

汙染和人口爆炸帶來的壓力現在還不需要考慮,僅僅一個糧食問題,就給明清兩代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一個人口超過百萬人的消費型城市,彷彿是一個巨型吸血蟲,吸收著京城周邊的資源。

在北方糧食都不能自給自足的時代,一個北方都城,消耗的資源太大了。

而且,北平還缺水,人少的時候不覺得,人多的時候……

其次,定都北平雖然在歷史上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高評價,但是實際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是弊大於利。

歷史贊成派對永樂遷都的意見認為,由於首都距離長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調動軍隊抵禦侵略。

朱棣本人就曾以北平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殘餘勢力,北平在軍事指揮上的優點是處於後方的南京無法比擬的。

同時,天子戍邊的氣勢以及皇宮和先帝陵寢俱在前線的事實,使朝廷上下在面對危機時更有抵抗的決心;例如土木堡之變、平軍覆滅之後,明朝堅決地組織了北平保衛戰,而不是像西晉、北宋一樣放棄北方。

而歷史反對派則認為,一方面遷都北平給明朝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北平地位陡然提升,令整個北方防線在向內收縮的同時也向北平集中,反而破壞了明太祖時北方邊防的均衡配置。

歷史上的朱瞻基放棄開平等三衛後,長城以外明軍再無據點,令北平暴露了兩翼,也失去了戰略縱深,使京師長期處於外敵的直接威脅下,同時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後期女真在遼東坐大的重要原因。

對於永樂遷都,如果不是今天恰逢其會,朱瞻基根本就不會想起這件事,所以完全沒有準備。

但是這件事關係太大,甚至影響了到了今後幾百年的歷史變遷,想要讓一心遷都的朱棣改變主意,朱瞻基必須要拿出合適的理由。

他如果是個大人,可以隨便誇誇其談,但是他現在只是一個六歲的孩子,想要說服朱棣,難度就倍增了。

朱棣笑著看著自己的孫子,想聽聽這個六歲的小傢伙有什麼正當的理由。

朱瞻基也感覺自己亞歷山大了,這件事不該是他應該摻和的。但是既然適逢其會了,自己如果不改變歷史,那算什麼穿越者呢!

所以他只是想了一下,就說道:“孫兒在北平冬天需要穿五層衣裳,到了應天,只需要四層。北平畝產不到三石,但是應天卻畝產四石以上,北平糧食不足。還有,修建新的皇宮需要耗費無數的人力和物力,讓百姓生活更苦。”

朱棣笑問:“沒有其他理由了嗎?”

如果自己是二十六歲,哪怕只有十六歲,也能有理有據地講道理擺事實,但是這個年齡,實在太尷尬了。

他只能搖了搖頭。

朱棣摸了摸他的腦袋笑道:“但是國都在北方,就能靠近草原,打敗蒙人啊!”

最新小說: 我的魔女妹妹 火影之雪玉 武戰道之硝煙再起 歐布的綜漫 朧界幻想 遮天之踏仙路 橙霧 虛假現實 海賊王之我,第四人 無限鬼劍 血族大家庭 三生鏡之一世為人 傾世無殤 陛下投降吧,六皇子大軍壓城了! 七日通靈 鬥營 重生之女翻譯官 娘子,吃完不許逃 霽雨初晴 春有百花冬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