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楊軒的摺子也到了京師。
朱祁鈺叫來內閣首輔于謙,成員陳循、王文、李賢與幾位尚書以及督察院的徐有貞等三品以上大員進行商議。
按理說讓一個人進錦衣衛,這種事情朱祁鈺一句話就能決定,根本不用搞這麼大的陣仗。
關鍵是這件事涉及到了鎮國公楊軒。
在如今的朝堂之中,關於鎮國公楊軒就是一個禁忌,誰也不敢提。
所以涉及到鎮國公,不管什麼事,都要慎重對待。
朱祁鈺叫除于謙外的其他人前來商議,也是為了避免事後有人胡亂猜測。
朱祁鈺讓站在一旁的金英讀了一遍楊軒的摺子,隨後看向眾人。
“眾愛卿,都說說吧,鎮國公想讓朕給他重孫子安排件事情,朕該不該拒絕?”
“陛下,鎮國公已經下野,現在又讓自己的重孫子入仕,這足以說明,他並不甘心,還想染指朝堂。”
“依臣之見,絕不可同意。”
“臣附議!”
“臣也附議!”
一位御史說完,又有兩人附議。
但緊接著,又有人提出不同的見解。
“鎮國公於我大明畢竟是有功的,誠然,他是做了一些錯事,但他現在只是想為自己的後輩謀一份前程,還不要求官職的大小,這點面子我覺得,應該給。”
“陛下,臣之見,可以同意。”
“臣附議!”
這次附議的少了一人,像于謙這些正二品大員都沒有說話。
看在場眾人的表情,就可以知道,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對於鎮國公還是充滿忌憚的。
哪怕他已經離開了朝堂,但這份忌憚並不會消失。
就憑其手中的太宗佩劍,以及歷代皇帝賜下的免死鐵券,就已經註定,這個人死不了。
有如此底牌,鎮國公無所顧忌,也在情理之中了。
換了在座的一些人,他們覺得若是自己也有鎮國公這樣的底牌,怕是也不會比鎮國公好到哪裡去。
所以,他們很害怕鎮國公想要再次把手伸到朝堂上來。
命只有一條,沒了可就真沒了。
而且以鎮國公的行事風格,就算他們死了,也會把他們寫進《奸臣錄》中,讓他們遺臭萬年。
他們這些人,差不多可以說是走到了臣子的頂點了,剩下能求的,無非就是史書留名了。
哪怕不是以大功績流亡百世,但也不能遺臭萬年啊!
那樣子孫後代可都抬不起頭。
哦不對,鎮國公是不會讓你留後的,他殺人就殺全家。
由此可見,百官對鎮國公是多麼的忌憚了。
見一時半會兒沒人再開口了,朱祁鈺端起旁邊的茶杯,戰術性喝了一口茶,也不著急發表自己的意見。
老祖的事要做,但怎麼做,還得先看看眾人的意見。
尤其是在座的幾位二品大員。
他們的意見,不能忽視。
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隨心所欲,他還需要下面的人辦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