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之中,楊軒接過小虎遞過來的密信,隨即拆開。
取出裡面的信,快速看完。
楊軒整個人變得沉默起來。
小虎也不打擾,就在一旁站著。
良久,楊軒才長出一口氣:“看來,陛下的身體……”
他離開京師之前,就為朱祁鈺檢查過身體。
那副身體,比之同齡人差的太多了。
這都是活生生累出來的,自打繼位以來,他就沒有怎麼休息過,事情太多了。
年紀輕輕,就已經一身的病了。
兩年過去,朱祁鈺的身體變得更差了。
這若是換做唐玄宗,肯定會覺得,我都已經做了這麼多的功績了,沒必要再天天忙到深夜了,該好好調理調理自己的身體了。
手中的權力必然會放下去。
可朱祁鈺不是唐玄宗,他深知如今的局面來之不易,機會難得,所以一心撲在大明的發展之上。
哪怕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會短命。
“我書信一封,你派人送給太醫院院使。”楊軒緩緩道。
他能做的,就是讓太醫院的眾御醫沒有任何負擔的為朱祁鈺治病。
他們的醫術都不錯,很多時候都是害怕擔責任才不敢全力以赴。
以至於在外人看來,明朝的御醫,醫術都不咋的。
畢竟老朱家的醫鬧問題太嚴重了,治好了是你分內之事,治不好了,那就是你沒用,全都砍了。
其中以老朱的問題最為嚴重。
有這麼多前輩的例子在,所以很多御醫在開方子的時候主打的就是一個求穩,只要無過便好。
嚴重限制了發揮。
以至於小病慢慢拖成了大病,最終藥石無醫。
楊軒要做的就是為御醫兜底,讓他們沒有負擔。
很快,楊軒就將信寫好了,裝好之後交給小虎。
後者站在原地等了一會兒,見楊軒再沒什麼指示,就先離開了。
朝中發生的事,暗衛都會透過密信送來金陵,所以楊軒雖然人不在京師,但對於局勢的變化,還是瞭解的。
這兩年,朱祁鈺做的很不錯,利用手中握著的空缺官職,極大的調動了官員們的積極性,朱祁鈺也算是個仁厚的皇帝,官員們不用擔心朝不保夕,做事情也算認真。
大明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有些超出楊軒的預料。
之前楊軒大肆屠殺官員的影響已基本被消除,國內叛亂平息,流民得到安置,應對天災也儘可能的防患於未然。
對外持續貿易,為大明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黃金與白銀的比例從以前的一比六到現在的一比七,一比八,都能夠證明,流入大明的白銀越來越多了。
此種例子,還有很多。
總之大明在朱祁鈺的手中,又上了一個臺階。
只可惜,他做了這麼多,卻把身體給累壞了。
楊軒靠著椅背,輕聲喃喃:“瞻基,你看錯了,我也看錯了,祁鈺這個孩子很優秀。”
……
從書房中出來,楊軒就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回到了小師妹的身邊。
小師妹也裝作什麼都不知道,抱著自己剛剛看的書,和楊軒討論起來。
有些事,心裡知道就行了,沒必要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