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
對於朱棣的這番豪言壯語,解縉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只是第一時間表決心:“陛下請放心,臣必不負陛下所望。”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讓人修書,圖的就是一個好名聲。
就算是昏君,最起碼也會讓人修好前朝史書。
可千百年來,又有幾部書能夠流傳了下來。
朱棣有此想法,解縉毫不意外,只是心中難免會有些失落。
他覺得,修書,是對自己才能最大的浪費。
他應該居於廟堂,手握大權,指點江山才是。
他的這種想法可以說是許多讀書人的心聲。
只是,有的人只擅長做學問,而不擅長政治。
解縉就是這樣的人,他沒有領悟到朱棣對這部書的重視。
“好,你先下去準備吧,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朕無有不允。”朱棣道。
“是。”
……
六月,安南傳來訊息,成國公朱能突染惡疾,暴斃于軍中。
這個訊息對朱棣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他手下可以擔當一軍之統帥的將領並不多。
英國公張玉,淇國公丘福都已過了花甲之年,朱能如今才三十多,是他們當中最年輕的,前途無限。
只可惜,天妒英才!
朱棣命人將朱能的遺體送回來,並將大軍的指揮權交給了沐晟。
現在安南戰事已經結束,剩下的只需要維護好安南的穩定就好。
七月,朱能的遺體到達京城。
朱棣親自扶棺入城。
隨後,追封其為東平王,賜諡號“武烈”。
葬禮以郡王規格辦,並由禮部左侍郎負責治喪事宜。
……
朱能的病逝,對幾千年的歷史來說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大明也在被裹挾著前進。
朱棣派遣的官員到達了安南,正式設立了交趾布政使司。
沐晟,張輔收到聖旨之後,留下部分兵馬鎮守交趾,率領剩下的軍隊返回。
之後,沐晟憑藉軍功進封黔國公,率領本部兵馬繼續回去鎮守雲.南。
而張輔則進封新城侯。
給他老子張玉漲了不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