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崇禎皇帝記得他,卻是因為楊維垣在弘光年任通政使,建奴陷南京時全家死節。
“就他了!”
崇禎皇帝目視溫奸相,肯定的說道。
閹黨並不是全部都是壞人,就和東林黨並不是全部是好人一樣,關鍵要看他們做的事情。
後世,東林黨如此招人恨的原因,還不就是這些孫子,只要不是他們的人,就一律打倒,一律定義為壞人。
這他孃的哪是朝堂重臣所為,簡直跟傻逼沒什麼兩樣。
自己腰纏萬貫卻不願意多交一分錢稅收,不惜把並不沉重的稅收轉嫁到身無分文的底層百姓身上,繼而誘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前線打仗沒軍餉,後方則是朱門酒肉臭,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自己的罪行,就抹黑其他宦官武將系統。
最後的結果就是國家因為內外交困走向滅亡,給華夏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給中華文明製造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些孫子,真是符合給他陽光就燦爛,給他顏色就開染坊的定律。
得寸進尺。
歷史上,張居正變革攤丁入畝為什麼失敗?而建奴卻可以?
那是建奴不把你們當人看,殺人不眨眼,沒節操的讀書人當然跪舔。
這就造成大明把你當人你就浪,建奴把你當狗就跪舔,什麼玩意?
還有臉抹黑別人。
“皇上,臣這就去安排。”
溫奸相得到崇禎皇帝首肯,心裡大定,有了楊維垣幫忙,他對鹽務改革有信心。
而且,楊維垣是他對付東林黨人一柄很鋒利的刀。
“有勞溫愛卿了,恐怕你又要揹負漫天罵名了?”
崇禎皇帝臉上閃過一絲狠辣,卻又搖搖頭對溫奸相無奈說道。
溫體仁被罵是必然的。
不說別的,重用閹黨餘孽楊維垣,就必然觸動某些人的神經。
還有鹽務改革,那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但凡改革,無論是哪個區域,必然動了現有利益者的乳酪,有雜音是正常的。
你從他們身上割肉,他們能不罵你嗎?
大明的任何改革,都是和整個士紳集團作對,所以過去張居正被黑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不會有一個人為他說話,因為他作對的是整個國家的精英階層。
能為他說話的普通百姓,卻什麼也不懂,更沒有發言權。
現在,輪到溫體仁這老貨了。
“債多不壓身,臣被罵得還少嗎?”
面對崇禎皇帝的關切,溫體仁展齒一笑,渾不在乎的答道。
呵呵……
這些東林黨人,禍國殃民,卻自以為正義,有皇上支援,老夫要不弄死你們,這首輔就白當了。
其實,別看溫奸相對東林黨人咬牙切齒恨之入骨,其實除了錢謙益,雙方並無私仇。
關鍵是他坐在首輔這個位置上。
可以說,大明任何人只要坐在首輔位置上,都明白東林黨的危害,區別只是願不願搞事而已。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和為貴,這麼簡單的道理誰不知道哇?
所以,歷史上,本尊換了五十一個首輔,並非沒有原因。
“溫愛卿去御醫那裡拿點補品,多滋補滋補。”
瞧見溫奸相髮髻間的一縷縷銀髮,崇禎皇帝柔聲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