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雨飄零
乾清宮內細如絲的檀香嫋嫋繞繞,死寂般的沉靜,溫體仁眼角間掃過崇禎皇帝緊蹙的雙眉,心裡微嘆!
皇上不容易,自己也不容易啊!
非是他們君臣無能,實在是東林黨人太狡猾了。
大明看似面上光鮮,中樞朝令還能切實下達到全國各地府縣,南北十三省人事權也看似盡數執掌。
可二百餘年積累的體制弊病,早已積重難返,病入膏肓。
若不能行非常手段,恐怕將無以為繼矣。
過去,皇上性格反覆多疑,作為首輔,自己也只能讓朝堂力求平穩,希冀能挺過這艱難的歲月。
可這半年來,皇上彷彿突然變了一個人似的,做事雷厲風行大刀闊斧不說,最重要的性格中多了狠辣二字。
這非常重要。
溫體仁知道,現在的時局絕對不是什麼太平之時,仁君是救不了國的。
依照目前的時局,皇上還是強勢點好,這樣,下面的人好做事。
“溫愛卿,你和內閣立馬進行鹽法改革,擬定條理章程。
朕只有一點,大明帝國的利益不能讓幾個家族壟斷,而是要讓更多的人享受朝廷好處。
另外,兩淮鹽運使衙門整個班子恐怕是爛透了,必須趁機根除,你手裡可有什麼人適合這個位置?”
崇禎皇帝想既然不能幫這些孫子賺錢,那就必須下狠手了。
目前對付這二十四家徽商,恐怕時機不是很成熟,那麼,只有先從朝廷內部下手。
一窩端掉兩淮鹽運使衙門,然後換一個能搞事的幹吏過去,用軟刀子慢慢朝這些徽商開刀,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不過,自己熟悉的那個幾個大臣都已派上用場,其他的不知情況如何,冒然使用又怕跟原來的鹽官一樣,被鹽商腐蝕。
那豈不是又回到原點?
況且,這個人選可不能是謙謙君子,必須腹黑一點,才能讓徽商吃虧大放血,繼而自動退出逐利中心。
還有,必須能背黑鍋承擔罵名,要實實在在為大明著想。
溫奸相這老貨今天既然提出來解決徽商,肯定是經過深謀遠慮,他的夾帶裡應該有適合的人選。
物以聚類,人以群分。
能被溫奸相看上的人,肯定差不了。
至少,不是迂腐之輩。
皇上拿定主意了。
可以搞事了。
溫奸相陡然振奮起來,他眯著小眼微笑俯身說道:
“啟稟皇上,臣覺得有一人比較合適,做事狠辣不迂腐,手段權謀都不錯,足以跟鹽商周旋不落下風。
而且此人現在就在淮安府任職,熟悉鹽務鹽法。”
“誰?”
崇禎皇帝有些不喜的看了溫奸相一眼,賣什麼關子?
“淮安知府楊維垣。”
溫奸相被皇上瞪了一眼,心裡一顫,急忙說出心中人選。
“楊維垣。”
崇禎皇帝唸叨一聲,終於想起這個人物,也明白溫奸相為什麼要遮遮掩掩。
因為,這人是閹黨,一個被本尊打倒的人。
楊維垣,字鬥樞,文登人,萬曆四十四年丙辰榜三甲進士,官御史,協助大太監魏忠賢,力排東林黨人。
崇禎元年入逆案,被貶到淮安府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