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傻屌,也不想想那些狂熱的宗教分子,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泛海八萬裡來到大明,為的是什麼?
難道真是抱著他們嘴裡“來此拯救不幸的靈魂,使之免遭永恆的天譴”的理想嗎?
幼稚!可笑!
人家這是想讓你亡國啊!
有著後世靈魂的崇禎皇帝,其實骨子裡還是比較欣賞老祖宗一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想想美帝的轉基因食物,他們自己的國人不吃,卻全部銷售到非洲和兔子國,這裡面若說沒有藏一些私貨,誰信吶?
就如同回到明朝當暴君的中,為了毒害建奴,連食鹽都經過特殊處理,夾雜許多私貨,目的嘛,自然是呵呵了。
可惜啊,就是有人不相信老祖宗之言,或者說為了金錢,喪失了一切,喪失了良心。
便如現在。
當初這些狂熱的宗教分子,為了達到傳教的目的,也是用金錢的手段開路。
大明最早試圖進入華夏的天主教傳教士是耶穌會士方濟各?沙勿略。
可惜,沒有成功就涼涼了。
嘉靖年間,沙勿略登上了距廣東海岸僅三十海里的上川島,希望能夠實現進入大明大陸傳教的夢想。
但是,大明政府的禁令,使當地的葡萄牙商人和大明商人都不敢冒險帶他進入陸地。
在多種努力都付諸東流後,沙勿略病逝於上川島上,徹底歇菜。
萬曆十年,他們改變策略了。
羅明堅和利瑪竇以學習大明文化為由,獲准在廣東肇慶留居,成為第一批成功進入大明的天主教傳教士。
為了讓大明人能更容易接納自己,羅明堅與利瑪竇沿用耶穌會在日本的經驗,身穿袈裟,以佛教僧侶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
這為他們贏得了“西僧”的稱號,也得到當地佛教僧侶的熱烈歡迎。
在當地官員的許可下,羅明堅和利瑪竇在肇慶建立了耶穌會在大明內地建立的第一所歐式教堂——仙花寺。
教堂內陳列著他們從歐洲帶來的西洋鏡、自鳴鐘、日晷、三稜鏡,還有義大利的花邊織物、油畫聖母像。
這些代表著當時歐洲文明的西洋奇器,吸引了大量的達官貴人訪問仙花寺。
尤其是山海輿地全圖,更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
來訪的人們開始向仙花寺提供香料以充作祭香,提供燈油以供祭壇點燈,向傳教士施捨食物與錢財。
但人們很快發現這些“西僧”的與眾不同之處,他們竟然不接受施捨。
原來,入華的極端宗教分子為了避免被人們認為自己貪戀錢財,決定不接受人們的施捨。
相反還常向官員、士大夫贈送一些西洋奇器,此舉為他們帶來了不少好評。
甚至,為了得到教徒,教會還給每個信教者三兩白銀。
當時,傳教士為鼓勵信徒傳教,還根據成績給予獎勵。
能勸百人從者,賞自鳴鐘、自鳴琴各一。若得青衿準十人,得一縉紳準百人。
尤其是利瑪竇,他是在華傳教士中名氣最大的人,也是最厲害的人。
他採用驅佛近儒的手段進行傳教,這種方法佛教也曾用過。
利瑪竇補的儒是孔孟時代及孔孟以前的中國文化中,較原始的“儒家”思想,所謂“先儒”。
實則策劃透過“貶佛毀道,援儒攻儒”的路線圖試圖超越儒家,最終取而代之,達到以夷變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