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聞言,不由翻了翻白眼。
這不是說的廢話嗎?!
難道老夫還能去找蔡邕,問他要女兒,然後當做玩物一樣的送給劉儉?
“最近出去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一些出身較低的鄉里女子……嗯……卻也不能是出身太低的女奴,最好是一些破落戶,知曉禮數,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顏色。”
官家暗道王允這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難辦。
家公平日裡要麼不近女色,這一要近女色,怎如何這般矯情?
又要好看的,身份又不能太高貴的,又不能太低賤的……
真是老麻煩精!
但這話管家又不能說出口,只能是唯唯諾諾的去照辦了。
……
其實,管家本來對這事不抱什麼期望,但沒曾想,還真是讓他給打聽出來了。
原來,在長安附近,果然是有一戶姓杜的人家,家中之長乃是鄉中三老,負責教化於人,只是這些年關中之地,受到涼州韓遂,王國等叛賊的影響,出現了不少的叛賊草莽,更兼天補均平的口號也從關東傳到了關西,不少底層黎庶自發性的加入了黃巾軍。
而那當三老的杜氏老者,雖然承擔著教化鄉里之職,但平日裡卻風評不佳,暗地裡竟幹一些夥同當地縣署,欺壓鄉人,兼併財地的事情。
前一段時間,本地賊寇蜂起,召集了不少鄉民為禍,而這些鄉民之中,就有被杜氏老者所禍害者。
故姓杜的一家慘遭賊寇截殺,財貨盡被搶奪,家宅被燒,只有姓杜的老者有一庶出女出了遠門,因而未曾遭難。
偏巧,那杜氏女生的國色天香,容貌極美,可謂是一等一的大美人,乃是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絕色。
杜氏今年已至雙十,按道理早就應該出嫁了,只是他父親乃是一個善於謀利之人,見自家女兒如此絕色,一直就想讓自己女兒嫁入高門望族,或是有名計程車族門庭,用以作為讓自己家族興旺的階梯。
問題是,這個年代,誰也不是傻子。
似杜家這樣的鄉中三老之門,在鄉里之中,也算是一方小土豪了,有些身份地位。
但在真正的貴族眼中,杜家這樣的門庭屁都不是。
就算是他家的女兒再是絕色,但在以婚姻為家族根本利益的東漢,絕色不絕色的,在高門望族或是有名計程車族門閥眼中,根本不算是個事。
特別是,那杜氏女還是杜老兒的庶出之女,就更拿不到檯面上了。
別說娶親,就是做妾,高門望族都覺得不配。
至於關西有名計程車族門第,他們對於婚姻物件更是挑剔。
似兩千石之門計程車門家族,婚配之門也基本都是兩千石之門,縱然不是兩千石,也絕不可能低於比千石。
這關係著他們家族門庭代代的仕途傳承,不可不慎重考量。
所以說,單靠長得好看,就想改變命運,在這個年代基本是行不通的。
不過,對於杜氏這樣的女子,若是納入家宅為私婢,各大家族,倒也不是不能可以考慮。
問題是,杜老覺得虧。
好不容易生出一個國色天香的女兒,縱然是給高門貴人們做妾也行啊,可如今訪問他家的做媒人,給出的最高待遇也不過是入府為房中婢,這不是糟踐人嗎?
其他跟杜老同等階層的小土豪想要名門正娶,杜老還覺得不划算。
結果一來二去,愣生生的給女兒耽誤到了二十歲。
最終,杜老時運不濟,還被當了賊寇的仇人屠了滿門,到底也沒等到跟高門大戶結親的那一天。
杜老兒全家被屠,財貨擄掠殆盡,只是留下這麼一個女子,無依無靠,眼瞅著就要過不下去了。
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朝廷遷都,西涼軍和幷州軍先行抵達了長安,為後方的大人物們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