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話,醍醐灌頂,在瞬時間就點醒了劉儉。
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劉儉沒有立刻回答,他只是摸著下巴,開始細細思索這件事的可行性。
荀彧慢悠悠地道:“荀某猜不出袁紹糾集兵馬討伐董卓的真實意圖,也不知袁紹是不是故意這般行事,”
“但在荀某看來,雒陽城中的袁隗和袁基,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上,董卓不是關東士人,他是殺伐了數十載的涼州莽漢!他一旦兇狠起來,不會有任何的容情。”
“袁紹這一次糾集起來討伐董卓的太守刺史,幾乎都是董卓上任之後親自任命下放的一眾黨錮之士,可是這些人如今卻都成了袁家反董的主力軍,”
“這在各地望族豪門看來,在整個天下人看來,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董卓活了整整一個甲子,彧敢斷定,此時此刻,是他人生中最為屈辱的時候,一個六旬的老人精成了天下人的笑柄,換成誰,無論如何都難以嚥下這口氣。”
“所以,我料袁隗和袁基此番必死!”
聽到荀彧說到這的時候,劉儉的表情變了。
雖然他心中早就清楚,袁基之死是必然,是無法阻擋的,但每每想到這件事,他的心中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
人誰無情?
看見劉儉臉上流露出沉痛之情,荀彧沒有再繼續說話,而是選擇了沉默。
很快,劉儉就恢復了正常,他看向荀彧,道:“繼續。”
荀彧在床榻上,向著劉儉施了一禮,道:“袁士紀乃是袁門首領,此番若亡,天下震動,雖然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但包括袁本初在內,駐守在各郡國的袁家子侄,多少都要揹負一些責任,雖然不會有人去說這件事,但很多人都在暗地裡看著呢。”
“而這個時候,主公要趕在其他人之前,振臂一呼,喊出為袁士紀報仇,或是為袁士紀討要說法名義,出兵雒陽,兵指董卓!”
劉儉言道:“只是以如此理由出兵,並不佔大義,只是報私仇而已。”
荀彧搖頭道:“可誰說報私仇,就不是大義之舉了呢?特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天下之人,上到董卓,袁紹,袁遺,下到王匡,曹操,鮑信等輩,哪一個不是在為自己而戰,哪一個不是為了權勢而紛爭?”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主公站出來,不為權,不為利,不為虛名,只為摯友討一個說法,看似乃是感情用事,不顧大局之舉,但卻偏偏能夠讓天下人看清,誰才是真正的豪傑之士,誰才是真正的重情重義之人!”
說罷,便見荀彧再次向著劉儉施了一禮,道:“這,就是我為主公在這場討董之戰中所謀劃,還情主公自行斟酌。”
劉儉的心,因為荀彧的話,而開始沸騰了起來。
他此刻真是想對荀彧說上一句,“君真乃吾之張子房也!”
但如此大逆不道之言,還是隻在心中想想罷了,不可直說。
哪怕荀彧自己說,劉儉也不能說。
少時,卻見劉儉衝著荀彧拱手道:“能得文若為輔,實乃劉某之幸事,能扶吾成大事者,必文若也。”
荀彧忙道:“主公過讚了!”
“只是還有一件事,我想請教文若。”
“不敢,不敢,怎敢勞主公請教?主公有何言,吩咐就是了。”
劉儉低聲道:“只是我與董卓本來無仇無怨,關係甚至還算不錯,若我當真出兵,今後豈不是得罪他了?”
荀彧搖了搖頭,道:“不,如今關東半天下都在反董卓,而他們對董卓的反叛理由,皆是言董卓乃是逆臣,說白了,這是打定主意,要與董卓當死敵,但唯獨主公的伐董理由,乃是以個人私情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