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行淚,在韓再興滿是醉意的臉上,緩緩落下,只是,他的人,仍好似在酣夢中。
這世間之人,往往只有到了最後,才發現,自己也不過是一個痴人,不敢直面那分離,只好將自己埋在那醉中,似乎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忘記那些想忘記的。
月下,韓石回首,看了一眼那臥在夜色中的臥牛山,淡然一笑後,身影消失不見。
走出了韓家村,他踏上的,是那廣闊無垠的修道之途,無論是什麼,也不能阻擋他的腳步。
而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凝鍊石分身,以及渡那石之第一隕骨崩,還有儲物袋中的一些法寶,也需要煉化一番,另外,他能感到,儲物袋中那巨石,似乎有了異動,或許要不了多久,其中孕化之物便會破石而出。
第一次開啟石之瞳,看似擁有無上之威,但其實有一部分卻並非石之瞳的真正力量,其威能有將近一半都是來自道周那滴青色幻血,譬如那似幻似真的青焰,至於那拔山與石化之力,倒是出自石之瞳。
三年來,無時不刻,韓石都能感到一股深深的虛弱感,這是他在未渡隕之前,便強行開啟石之瞳所導致的,不僅修為停滯不前,就連兩塊本命石,都陷入沉寂,沒有絲毫感應。
這種情況,直到十餘日前,才有所好轉。
韓石一路西行,數日後,便離開了晉國國境,他一路疾馳而來,進入一個叫做西陳的修真國,靈識一掃之下,目光頓時落在三萬餘里之外的一處山脈上,那裡,是一個小門派的山門。
這門派修為最高之人,乃是一位元丹後期修為的老者,此刻正在一座矮山上的洞府中打坐靜修,這洞府的入口設定巧妙,從外看去,便與尋常山岩沒有不同,讓人尋不到洞府的所在,但這一切在韓石眼中形同虛設。
韓石看中的不是這小門派,而是這山脈頗為特殊,此地表面看起來極為普通,很難吸引修為高深之人來此。
韓石落在山脈中一處山崖之上,此地距離那小門派大致還有千里之遙,尋常之時倒也算得人跡罕至,極少有人經過。
韓石身影無聲無息間沒入山崖內,並且一直朝著山岩深處潛去,他之所以選擇此山,便是因為,這道山脈露出地面的山崖高度,遠遠不及處於地面下的山體高度。
尋常山峰大致在千丈上下,倘若達到兩千丈便可稱之為高峰,如玉清峰那般三千丈以上的山峰數量很少,譬如韓石所在之峰便只有一千二百丈,但只有韓石能看出,此峰,隱藏在地面以下的足有三萬丈之深。
對韓石而言,這是一個絕佳的洞府。
三萬丈,這段距離要是在地面上倒是不遠,可是在岩石中則是一個極遠的距離,此地壓力之大,足以將人壓得形神俱滅。
韓石的身影,悄無聲息地出現在這山脈的最深處,一指點出,頓時以他為中心如刀劈斧砍一般形成數個石室,他若不是上品青石修,無法施展此等神通。
此地完全與外界隔絕,若無意外,韓石將在此處渡過石之第一隕。
但首要之急,乃是凝鍊分身,他心中的預感愈發強烈,倘若在踏入靈動境之前仍無法將修士之身與石修之身分開,等待著他的,將是無比悲慘的結局。
元嬰之前,修士所修之道與石修所修之道雖有不同,但差別尚未大到無法共容的地步,但一旦進入靈動境,修士,兩者之間的差異便會徹底爆發。
修士分身走的是練氣士之路,也便是所謂白日飛昇成就仙道之路,首重乃是對天道的感悟,而石修分身走的卻是煉體之路,當肉身之力強悍到了極致,便可踏上以身證道之路。
這兩條路乃是同一個起點,至於終點,如果有的話或許也將是同一個,但這兩條路的旅途,在中途時卻是完全相反的方向,只能看到截然不同的風景。
一道道禁制手法,被韓石打入石室四面的岩石中,無論是凝鍊分身還是渡隕劫,都會讓他變得極為虛弱,一旦有變,這些禁制便可起到防禦之用,為韓石爭取寶貴的時間。
其實此事韓石頗有點多此一舉的意味,在這深入地底三萬丈的岩石中,沒有嬰變修為難以至此。
待到打出第一百零八道禁制後,韓石取出一枚丹藥服下,恢復損耗的元力,許久,他一拍儲物袋,這麼多年來,他的儲物袋中收進了不少東西,其中也有得自他人的儲物袋,他一直沒有開啟,仔細整理一番,這一次,他要徹底地清理一次。
一番整理下來,除了獲得了不少靈石之外,便只有幾柄材質還算上乘的飛劍,這幾柄劍,若是以前倒是會讓他頗為欣喜,但眼下看來卻也只是較為普通的飛劍罷了,算不得精品。
那石印剛一入手便有一股明悟在心,以他如今的修為,倘若全力施展將成百丈之印,鎮壓之力堪比一座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