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陸稷看得出神,身旁的帝師佟多倫順著他的眼光看了過去,是那位姑娘,頓時看出其中端倪,附耳對陸稷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的姑娘,陛下若是看上了,大可納入房中。”
陸稷聽了這話,也有些羞愧,自己的所作所為怕是有愧於平日自詡的聖君形象。至今以來,雖然宮中佳麗萬千,他卻是煢煢一人,一心為國,滿腔熱血都在為國政操勞。儘管大臣屢次勸他立後,他都嚴詞拒絕,因為他熟讀經史,深知美色誤國的教訓,故而他一直以來都未親近過美色。但是今日,自己卻對一個姑娘目不轉睛,如此想與她親近,這令他有些惱羞不悅。他連忙答道:“功未建,國未強,朕身為君主,豈可有一絲怠慢,去想這些兒女情長!”說完,趕忙一揮馬鞭,加快了速度。
佟多倫見他走了,知道自己言中其實,連忙叫來身旁的甲士,指著那位姑娘,吩咐道:“你去,查一下那個姑娘的來歷,速速來報!”甲士“喏”一聲答應。
那兩位姑娘也意識到佟多倫在說著她們,小丫鬟有些害怕,湊到小姐身旁,抓住她的手,問道:“小姐,他們會不會是要殺我們?”那小姐倒還鎮靜,安慰她道:“怎麼會?光天化日之下,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隨意殺人的。”她再仔細看,佟多倫的言行舉止不像是要傷害她們,而且自己與他們無仇無怨,這更加堅定了她的想法。趁著大家都起身喧譁,一睹皇帝的背影的時候,她趕忙拉起小丫鬟就走,邊走邊對她說道:“咱們還是快點走吧,不要再停留在這是非之地,表哥他們還在等著我們回去呢!”小丫鬟“哎”了一聲,便隨她去了。
……
迷迷糊糊間,陸稷感覺到一陣芬芳之味,他飄飄忽忽之間,卻發覺自己置身於一片桃花林之中,滿眼望去,盡是一片粉紅妖嬈,鼻尖一嗅,便是醉人的嫵媚之氣。他只感覺渾身鬆軟無力,一簇妖嬈的桃枝悄然映入他的眼簾,粉紅的桃花瓣綻放如杜鵑一般,微風吹過,花枝輕顫,落花之雨飄然而至,飄的是妖嬈,聞的是嫵媚。隨著落花雨而動,眼前浮現了一個女子的形象,逐漸由模糊轉為清晰,與他白天見到的姑娘簡直就如一人,她的那對清澈嫵媚而又暗含蹙色的眼眸勾魂攝魄,她的一平一笑令他魂牽夢繞。陸稷想伸出手去撫摸她細膩嫩滑的肌膚,想去喊她一聲仙女姐姐,可是卻動不得,說不得。突然,境況一轉,一切都霎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狼煙、戰火,是萬千戰死的將士那一張張恐懼、哀傷的臉,嚇得陸稷一聲驚呼。
他睜眼一看,周圍是一片昏暗,他摸了摸周圍,自己確實躺在床榻上,原來是一場夢,他總算鬆了一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宮女聞聲進來了,都是約莫十有八九的女子,梳著統一的髮髻,穿著一身淡白色的衣裙,一個捧著一盞蠟燭,另外兩個捧著毛巾和臉盆。
一個宮女點好燭燈,細聲問道:“陛下做噩夢了嗎?”
陸稷接過另一個宮女遞來的毛巾,擦了擦額頭,搖了搖頭,問道:“現在什麼時辰?”
掌燈的宮女回答道:“才過三更,離早朝還早。”
她走到陸稷身邊,想給他揉揉肩,舒緩一下神經。方才一下,陸稷便有些反感,連忙讓她停手,說道:“去把占卜師叫來,朕要周公解夢。”
其中一名宮女調笑道:“陛下只是做了噩夢,有什麼好解夢的?”
陸稷有些不悅,心想一個宮女竟然頂撞自己,不過他也不便對女子發火,連忙撇了撇嘴,說道:“小丫頭,看來平日裡朕是太慣著你們了,怎麼跟主子說話呢!”嚇得這幾名宮女連忙跪地求饒,陸稷也不理她們,自己套了件紅鑲邊黑色蟠龍袍,徑直走出了寢宮。
這幾名宮女也嚇得不輕,見陸稷沒治她們的罪,這才放了心。要說她們為什麼敢跟陸稷說話,還是因為此前的事。因為陸稷一直剋制自己不近女色,但他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紀,祖宗香火不可廢,於是徐太后便從一大批京州秀女中,挑選出一些頗有姿色、通曉音律詩書的女子,作為宮女,伺候皇帝。雖然陸稷至今都沒召她們侍寢,但她們自覺自己頗有些姿色,又是陸稷比較親近的女子,自然腰桿子也就直了。
占卜師連夜被召進宮內,也不知出了什麼事,匆匆給陸稷叩了首。陸稷坐下,對他說道:“朕今夜偶得一夢,夢到萬千戰死的將士痛苦地掙扎、嘶喊!朕想問問,占卜師你以為此夢何解?”
占卜師問道:“陛下只是夢到這些?”
陸稷重重地咳了一聲,點了點頭,說道:“沒錯,是的。”
占卜師收起了卜卦,笑道:“這怕是陛下心魔所致,無甚徵兆。陛下只須為亡靈們立一祠堂,奉香上供,好生安撫其家屬。”
陸稷點了點頭,說道:“朕明白了,朕不僅要為他們立祠堂,還要用晉人的首級祭奠他們的英魂。”
占卜師一聽,連忙勸道:“陛下,范陽一役,已經使得生靈塗炭,兩國百姓無不深陷水深火熱之中,還望陛下念及上蒼之德,萬勿再造殺孽!”但陸稷卻聽不進去,擺手道:“卜師不必再勸,朕只殺那些不願歸降的晉軍將佐!我清國士兵浴血奮戰,英魂不散,朕必須告慰一下他們的在天之靈。”
第二日正午,十餘名晉國伍長以上不願歸降的將官盡數被押往太廟,跪在地上。由陸稷率文武大臣親自捧著陣亡英烈的牌位,入住太廟。陸稷上完香後,佟多倫即宣讀詔書,道:“陛下聖諭:當即國家危亡之時,我族兒郎手把吳鉤,浴血疆場,無數英烈許身疆場,壯烈殉國。朕念及其恩,護佑黎民,念及其功,配享太廟,故朕請示列祖列宗,將眾英烈之牌位入住太廟,以賊將之首級祭奠英靈,昭宣日月!”文武大臣均叩首高呼“陛下聖明!”看管敵將的甲士們當即拔刀,手起刀落,將十幾名晉軍將官的頭顱砍下,用一缸酒接上流下的血,與酒參雜在一起,之後拿來小碗,一一為君臣眾人打酒。
陸稷捧起碗,說道:“朕知道你們有些是讀書人,會覺得喝這種酒有辱身份。朕和你們一樣是讀書人,起初朕也不屑於喝這種血酒,但自從朕經歷了范陽山,看到無數計程車兵,他們飲血解渴,啃食樹皮草根,朕心痛啊!朕身為皇帝,卻不能和他們同甘共苦,那就不配做大清的王,你們也一樣,你們不能和這些將士同甘共苦,你們就不配做大清的臣!”說完,將血酒一飲而盡。眾臣見狀,也紛紛將血酒喝下。
陸稷將碗遞給身旁的甲士,說道:“喝了這碗酒,就算是告慰那些殉國的英靈!朕深知,國孱弱,則敵來犯,國之不強,則國民不安。我大清世居狹隘,飽受列國欺侮,自今日起,朕告訴你們,我大清絕不會再是那個列國歧視的蠻邦小國,朕願與你們同甘共苦,振興大清,將我大清締造成雄視古今的強國!”他一說完,眾將士們齊聲吶喊“萬歲!萬歲!”那些文臣們也紛紛附和。
祭祀結束後,徐寅與徐泰兩人前往太后宮中議事。兩人給徐太后行了禮,便坐了下來。徐太后問道:“你們來找本宮何事?”徐寅給徐泰使了個眼色,徐泰連忙對太后說道:“姐,你可知道咱大清要生變故了。”太后有點奇怪,問道:“如何這麼說?”徐泰說道:“陛下年輕氣盛,自從范陽一役後,掌握了咱們大清的兵權。雖說這陛下本是一國之主,理應乾綱獨斷,可是偏偏身邊又有讒言迷惑,臣怕陛下會一時衝動,做出什麼不利*的事。”太后見徐寅默默不語,說道:“什麼利不利*,我看吶,你們是捨不得那點權力,生怕陛下起用他人,削弱你們的利益!”
徐寅起身,給太后再次行禮,悠悠的說道:“姐,臣確實也有這番顧慮,可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權力握在自家人手裡不是更安全嗎?臣也不是吝惜那點權力,只是陛下尚年幼,還需歷練,方能掌權。”
徐太后點了點,笑道:“好吶,徐家在豫州握著大清一半的兵馬,你們又是陛下的舅舅,陛下不用你們用誰?你們且寬心,陛下若是有什麼出格的,本宮自會阻止。”
就在這時,宮女來報“陛下在門外候著!”徐寅、徐泰連忙起身,給太后請了安,從後門離去。徐太后也沒攔他們,只讓人叫陸稷請進來。陸稷一進來,徐太后就走上前來,拉著他的手,看了又看,笑道:“我兒瘦了,黑了,在軍中收了不少苦吧?你不在的時候,娘生怕你擦著碰著,整日提心吊膽的,好在上天成全,把我的稷兒安安全全地送回來了。”
陸稷笑道:“兒讓母后擔心了,不過,兒此次親征,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也是收穫頗豐,兒如今方知戰場險惡,瞬息萬變,一國若無國防之力,眾必辱之!”
徐太后笑道:“你能明白這些,我大清的先祖披荊斬棘,才有了這方寸土,你一定不能學你的父皇,你要學你的高祖、曾祖,勵精圖治,把我大清推向強盛。”
陸稷點了點頭,說道:“兒一定不辱先王使命,不愧母后重託,一心為國,許身國門。”
徐太*著他的手,坐了下來,說道:“你還年輕稚嫩,還需要歷練,一國之君,不僅要懂得治軍,還要學會理政,王不知兵可,但王不懂政就不行。你呀,還要好生向大臣們學習,韜光養晦,不可過於鋒芒畢露。”陸稷點了點頭。
徐太后繼續說道:“這國家大事固然重要,你需向大臣們好好學習,可是這個人瑣事也不可荒廢,娘琢磨著,再有月餘,就是你的生辰了,咱們得舉國歡慶,宴請諸國,一則與他們互通有無,二則嘛,也彰揚我大清的國威。”
陸稷搖了搖頭,道:“兒不願鋪張浪費,還是一切從簡,節省資費,供養軍需。”
徐太后皺了皺眉,拍了拍他的手,笑道:“傻兒子,這該省的咱得省,可是這是你加冠之年,你代表我們大清,你的生辰宴的好壞就代表我大清的強弱,聽孃的,這事我會讓徐寅著手去辦,一定讓你風風光光的!”陸稷聽完,也不好再辯駁,便應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