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璆不解地看向這名侍衛,侍衛開口解釋道:
“府君,如今兵荒馬亂,路間多有盜匪,您身著富貴,恐為歹人覬覦。”
“還是回車上歇息為好。”
徐璆並不理會,只是望了一眼四周。
旋即,發出一聲慨嘆:
“汝觀這四周,阡陌交通,屋舍儼然。”
“哪裡像是有歹人作祟之象?”
“況青天白日,誰又能害我?”
徐璆自顧自地走向田間,看見鄉里村民勞作的身影,不禁感慨萬千。
“世人所求,不過是食可以果腹,衣足以蔽體罷了。”
“只這一點需求,卻也難煞世人……”
說著,走到幾名村民身前,朗聲問道:
“汝等可是本地人士嗎?”
幾名村民只顧田間勞作,面對徐璆的詢問充耳不聞,連頭都不抬一下。
他們每日忙活生計尚且不及,哪裡顧得上說話搭腔?
一旁的侍者大聲叱道:
“大膽!東海國相問話,爾等怎敢置之不理?”
一聽是東海國相,眾村民這才變了色,紛紛跪伏在地,向徐璆請罪。
“府君恕罪,我等實不知,實不知!”
底層人民對統治階級有著骨子裡的敬畏。
好在徐璆愛民如子,並未放在心上,轉而接著問道:
“無妨,爾等可先回答我之前的問題。”
“你們可是本地人士嗎?”
眾人想了一下,一人率先開口道:
“回府君,俺不是下邳本地人,俺是蘭陵縣人。”
“……俺是彭城人。”
“……俺是廣陵盱眙人。”
哦?
徐璆微微感到吃驚:
“爾等皆來自不同郡縣,怎會齊聚於此,躬耕勞作?”
一人解釋道:
“我等皆受戰禍,倖免於難,奈何為生計所迫,食不果腹,以為必死無疑。”
“不想去歲劉使君發榜安頓流民,只要服從官府的調配,便能分配到土地耕種。”
“俺們便被分配到下邳來了。”
徐璆頷首,又問:
“使君給你們土地耕種,那你們的口糧、種子、農具、耕牛又從哪來?”
那人嘿嘿笑道:
“我等逃難至此,一名不文,自是拿不出這些物什來。”
“是劉使君給了我們種子、農具,併為我們提供了口糧。”
徐璆聞言大吃一驚,他不是驚訝於劉備的仁德之心,而是驚訝於劉備哪來這麼多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