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講解之前,先複習一下之前的內容,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中醫診斷的基本原理?”
說著,吳燦明看向在座的同學們。
“臥槽,上了大學還有老師提問嗎?”
“不是說大學老師都是自己講自己的嗎?”
一些同學已經開始竊竊私語,國慶假期前大家也就上了一週課,然後放了七天假,學的什麼不少同學都忘完了。
理論性的東西,不少人都沒太上心,聽課的時候也不怎麼認真,不少東西反正都是教材上的,到時候多看幾遍就行。
中醫算是偏文科,文科和理科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即便是耽誤幾節課,理解能力強的學生靠著自學也能趕上進度,玩一陣學一陣,或者考試之前臨陣磨槍的同學要更多一些。
這......大家高考結束才瘋玩了兩個月,開學之後又是軍訓,第一週上課的時候不少人的狀態還沒找回來,誰能記得住?
然後不少同學就愕然的發現,教室裡刷刷刷舉起了好幾隻手。
“臥槽,咱們班這麼多學霸嗎?”
有人吃驚不小。
“怎麼到了大學,回答問題還這麼積極?”
“這你就不懂了吧,聽說到了大學,和老師的關係尤為重要,學習成績也是相當重要的,學分,績點評優、評獎......”
“而且咱們的吳老師還是副教授,要是表現好,將來讀研的時候也有便利.......最主要的是,咱們學校的不少老師都是雙職稱,在下轄的附屬醫院和一些醫院都有影響力,對將來找工作也有幫助......”
有懂的同學輕聲解釋。
在其他高校,學校的一些教授之類的影響力也有,就沒有醫科類院校那麼直觀了。
在醫學類院校,如果和學校的老師處好關係,好處多多,要是老師願意幫忙,畢業後進好的醫院就容易的多。
畢竟醫學類高校和醫院的關係要比其他院校和企業的關係更親近,本來就是完全相同的一個領域。
所以相對來說,醫科類高校要更卷一些。
“臥槽!”
一些同學這才後知後覺。
教室裡,宋元凱、呂雲海等好幾個同學已經舉起了手。
相比起大多數的萌新,二代們相對來說肯定要更懂一些。
“班長來說吧!”
吳燦明看到舉手的同學不少,心中還是很欣慰的,點了宋元凱的名。
“中醫學誕生比較早,受到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影響比較大,形成了獨有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和方法,採用直觀比較的方法,從總體上看待自然和人體,構成了天人相應......”
宋元凱回答的很流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裡面就有記載,‘以我知彼,以表知裡,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也就是說,中醫認識事物是採取知己知彼,從外觀內,透過微小改變看出反常,從而認識事物本質......”
“這就是中醫學診斷病症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