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的進攻在蘭多夫打不開的情況下陷入了停滯中。
因為李良一個人就可以單吃搞定蘭多夫,所以快船的其他球員可以放心大膽的擴出去,盯防灰熊的外線。
灰熊外線的投籃命中率和個人進攻能力本來就不強,所以結果就是球在幾個人手裡傳來倒去,最後時間快沒了,到了誰手裡誰就隨便一扔。
沒有了內外結合,灰熊的陣地進攻就被廢了一大半。
這也是為什麼2011年後,灰熊每次打馬刺都比較慘的原因。
因為馬刺有一個優秀的低位防守者蒂姆鄧肯。
如果鄧肯防不住蘭多夫,比賽中讓蘭多夫打得比較順,那馬刺就凶多吉少。
總之,蘭多夫這個點,是灰熊的“陣眼”,遏制住了蘭多夫,灰熊傳統的防守型打法就會打折扣。
別看蘭多夫一場比賽也就20分出頭,但他得分的方式手段,還有結合灰熊的場均得分,那意義絕對是重大的。
灰熊這個時候說改變打法,不打蘭多夫這個點?
那是不可能的,那樣會輸,因為其他球員康利、小加在得分上都沒有爆起來。
如果有一個爆起來了,一場比賽可以彌補蘭多夫的缺口,爆不起來,就還是要硬鑿蘭多夫這個點。
對於這點,快船和李良是清楚的。
所以在暫停時段,裡弗斯要求李良繼續加強對蘭多夫的防守。
“如果他們想和我們拼防守,那我們就遂他們的願,讓他們明白,洛杉磯人一樣是可以用防守擊敗對手的!擊垮他們!”
裡弗斯說的是慷慨激昂,他的聲音頗為沙啞,顯得粗狂雄渾,很具感染力。
李良喝著水,心想,尼瑪賽前還說打出自己的節奏,要快速反擊和進攻呢。
看到老子能死纏蘭多夫還佔優,又改口了?
真是見風使舵,隨機應變的高手型教練啊。
心中雖然對裡弗斯一陣嘲諷,但李良舒了口氣,準備上場繼續和蘭多夫死鬥。
一般來說,在防守端強硬一段時間後,暫停結束回到場上,雙方都會鬆弛一下。
大家你進一個我進一個,禮尚往來消耗一下時間。
或者因為戰術和陣容變化,防守方不太適應,被連續偷雞。
反正比賽就是一張一弛,誰都不可能一直繃著。
但李良可以。
因為他是在系統裡經過磨練的男人。
在系統任務中,李良為了節約時間,幾乎從來不休息。
除非實在是完不成,他會選擇退出,下次再打。
那些和內線硬抗的訓練任務,李良都是一打兩三個小時。